从崇义君子谷到上犹陡水湖,从赣州通天岩到宁都翠微峰,行走于赣南,处处有美景,满眼皆绿色。
“十二五”以来,赣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实现绿色崛起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绿色生态城市特别保护贡献奖”“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最佳绿色宜居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张张熠熠生辉的烫金名片,正是对赣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褒奖。
建好屏障筑牢绿色崛起根基
先挖一个40厘米长、40厘米宽、两锹深的树坑,然后把带碗的树苗小心翼翼地植入坑中,接着扶正、填土、踩实,再将小土坝修成个圈以便存水,一棵松树这样才栽成。在宁都县石上镇石上村砍柴岗小组宁临公路旁的造林绿化现场,专业造林队的工作人员动作老练、流程专业。
近年来,宁都县积极探索造林绿化新模式,通过实施专业队招投标制或承包等方式造林,把造林质量责任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与施工者利益挂钩,既提高和保证了造林成活率,又有效降低了造林成本,该县也因此连续五次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
在赣南,开展植树造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每当春到赣南,我市各地干部群众便会自发上山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已成为全市干部群众每年的“必修课”。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2.06万公顷,全市公民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2150.54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2886万株,尽责率85.02%,建立县级以上义务植树基地1330个,面积9.9万公顷。
在绿色成为赣南主基色的同时,守护绿色也成为赣南人民的“生态共识”。走进安远县欣山镇东门村虎形山百亩花卉苗木示范基地,2.2万株香樟、广玉兰、乐昌、含笑等绿化苗木长势良好,经济前景可观。殊不知,这里原是一片果业基地,为保护东江源头的青山绿水,该县在基地实施退果还林,改种油茶、珠防林、苗木花卉等产业林。三百山镇梅屋村果农梅世清告诉记者:“退果还林后,种植杉木林,既保护了环境,收成也不减,老百姓很支持。”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我市以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为战略定位,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退果还林、血防林、天然阔叶林保护)、矿山复绿工程、生态廊道绿化工程、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等,全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筑牢绿色崛起的根基。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1 | 竹桥古村的创4A之路 |
2 | 徐冠巨在赣州考察 李炳军曾文明 |
3 | 三项文化教育 助力青少年成长 |
4 | 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开展“世界读 |
5 | 大余国税“最多跑一次”暖人心 |
6 | 信丰县严防问题楼盘(图) |
7 | 蒋新华先生捐助信丰县正平中学优 |
8 | 石城县召开2018年健康扶贫工作调 |
9 | 南康区第一小学开展“庆五一”系 |
10 | 科目三考试当天开车上路 赣州一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