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建设对接大湾区“桥头堡”
客家新闻网记者陈洪明、特约记者钟慧燕
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的全南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闪耀着绿色的光芒,跳跃着生命的蓬勃。
山脚下,桃江纳百溪千流,载四季浪歌,见证全南变迁——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全面建设对接大湾区“桥头堡”。
图为全南县河边街公园。李军摄
新理念创造竞争优势
十里桃江好风光,绝美全南更胜画。全南县地处赣之南、粤之边,是赣州、江西乃至中部地区最靠近广州的地方。
追忆过去,全南虽毗邻发达的“珠三角”,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客家风情、秀美的生态环境,但岁月的侵蚀没能留住太多的芳华。
面对繁华散尽的失意与不甘,全南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创造县域竞争新优势,在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行进中,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六大攻坚战。
在攻坚中,该县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聚力引进项目、承接项目、联通项目,着力打造赣州乃至江西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门户、桥头堡和前沿阵地。
项目是竞争力,没有项目的发展就是空中楼阁。近年来,全南县利用毗邻大湾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全力承接大湾区产业外溢重大项目。
过去一年,该县引进投资100亿元的鼎龙十里桃江、35亿元的科昂电子、10亿元的大研机器人等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投资总额156.18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该县还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个领办单位、一套人马、一张倒排工期表、一抓到底”等“六个一”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建设效率,促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唱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强音”,奏好同心同力、共识共为“协奏曲”。2019年全南县92个六大攻坚项目完成投资12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6%,同比增长23.5%,规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
金龙镇来龙村“小桥流水”。
新优势蓄足攻坚动能
千年雅溪浸润乡愁,江禾田园满目果蔬,南迳小镇花香十里,沙坝仔农耕遗风,高车村烟火农家……走进全南,人们蓦然发现,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目光所至、转角之处。
如诗如画的全南,离不开该县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大力实施全域旅游“珍珠链”战略,唱响“芳香全南”“长寿全南”“客瑶全南”“田园全南”,着力打造服务大湾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2016年以来,该县建成国家4A雅溪古村景区、省级4A神农文化园,13个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全域旅游的“清明上河图”渐次铺展,首届桃江旅游文化节更是唱响“绝美全南、醉氧全南”品牌。
同时,该县着力建设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2016年以来,该县引进电子信息企业28家,总投资116.18亿元,助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低端到中高端,从零星分散到规模相对集中、具备一定产业配套的飞跃发展。
此外,该县还积极推进高山蔬菜规模化、林下灵芝加工化、芳香花木融合化、供港生猪清洁化,着力构筑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直供基地。其中,“高山蔬菜”直供香港、直销广州,供港生猪占全省一半,香韵兰花基地成全国单体最大面积的国兰基地。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积蓄全方位振兴新动能。今日之全南,奏响了打造服务大湾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承接大湾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面向大湾区的农副产品直供基地的强音。
全南县“绝美全南更胜画——中国名家诗歌之夜”主题晚会现场。
新动能提速发展步伐
寒冬季节,行驶在全南桃江新区,一座望山见水、开门见绿、独具特色的新城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楼房令人目不暇接,所见所闻无不彰显着高质量发展的“全南步伐”。
新动能带来新变化,发展更是换挡提速。全南在发展全域旅游、电子信息、品质农业的同时,更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补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支撑,建设面向大湾区的休闲花园。
持续推进“旅游+扶贫”工作,让贫困户“借景生财”同步小康路。截至目前,全南县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15400名贫困人口有1459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0.57%降至0.58%。
新全南中学大气磅礴,中西医结合医院初具规模,立体停车楼启动运营,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全南正用“补短板”的“组合拳”,让各个角落的“小变化”汇聚成基础设施的“大跨越”,为群众创造更多幸福感。
同时,该县以产城融合、山水风光、人文情怀、功能完善、独具个性建设理念,全力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匠心雕琢有品质、有个性、有人文、有温度、可持续的赣粤边际品质新城、旅游新城。
过去一年,该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新的一年,全南将持续乘大湾区建设之长风、破共同发展壮大之巨浪,精彩谱写干事创业、兴旺发达的璀璨华章。
全南县桃江新区若湖公园展露新姿。李广摄
记者手记: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对接融入大湾区,解放思想是前提。全南县开启“湾区思维”,提出了建设对接大湾区“桥头堡”的发展战略,以六大攻坚战为纲,以项目建设为目,纲举目张。
对接融入大湾区,承接产业转移是关键。全南县聚焦光电显示和智能装备细分领域,着力建设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加快打造成为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的重要节点。
对接融入大湾区,创优营商环境至关重要。全南县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赋能增效,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更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以更加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抢抓机遇、释放优势、担当实干,方可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药品信息服务证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