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五种作用”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月28日,学校发出《关于严明工作纪律 压实防控责任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严落实责任、从严做实措施、从严抓好监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员、全时、全力做好防控疫情工作。保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考验的斗争精神,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敢作为、善作为,不信谣、不传谣,传播正能量。
发挥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学校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各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和通过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小喇叭等方式,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帮助引导师生科学理性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提高防范意识,做好科学防护,及时报道学校防控工作动态。实时建立学校防控群、学校疫情防控信息员工作群共2个疫情防控工作微信群,做到快速便捷上传下达防控信息。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发起《致全体学生的一封信》《致全校各级团组织、团员和青年倡议书》《致学生家长的倡议书》,把学校的安排部署和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传达到青年学生;发起《“防控疫情,从我做起!”承诺书》微信接龙活动;开设【青年·疫情防控】专栏,及时发布政府和学校的通知通告、疫情防控知识、爱国主义教育、交流分享防疫感受等内容,发动全体师生参加202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全国统一考试,通过新颖的宣传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形成科学应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良好氛围。
进行校园消杀防疫。总务处邀请县爱卫会工作人员对全校进行一次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杀。
发挥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在疫情防控中的危机干预作用。1月28日,学校正式启动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成立了以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工作组,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学校专门抽调了2名专职心理教师和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业务素质高、危机干预工作经验丰富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作为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电话的接线员,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疫情相关危机处理指导原则、热线电话接线流程及规范等相关培训。1月29日起,学校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开展疫情相关心理支持及危机干预工作,帮助师生树立积极、平和、理性心态。
发挥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后勤和物资保障作用。总务处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每天对学校进行全面的消毒,对电梯、主要通道、垃圾桶等部位进行重点消毒。
着力“六项工作”
做好值班值守工作。联合第22网格牵头单位信丰县发改委和责任社区贵源社区一起对金莲塘西路进行管控。在路口设置了卡口,安置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箱,安排了值守人员,每天早晨6点至晚上9点,风雨无阻,对出入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对外来人员登记问询,并提醒人们出行要佩戴好口罩,无事最好在家。同时,学校行政值班严格遵守疫情假期值班工作,作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开展严格的疫情排查工作。学校行政成员分成14组,对金莲塘路两侧商住户进行了4次全面走访排查和宣传。同时重点排查全体师生及其亲朋好友中的湖北返乡人员或与其亲密接触者,建立健康台账,做好登记上报。
强化来往人员管控。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师生不得提前返校,对确需进入学校的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登记、报备制度并测量体温;在负责的金莲塘小区设置卡口,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劝导;“小手拉大手”,通过班级微信群倡议学生劝导其家长少出门或不出门,减少易感机会。
做好防控保障工作。学校后勤部门明确职责分工,把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作为第一任务,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筹措消毒药品、口罩、手套,加强校内消杀防控措施,严防校内感染。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通过悬挂横幅、电子显示屏展示、小喇叭、学校云平台、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室内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为重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师生做好校园清洁卫生、全面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保持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厕所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为广大师生创造卫生、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药品信息服务证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