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通讯员王俞、吴先群报道: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赣医一附院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与救治工作。在全民战“疫”的日子里,每天关注战“疫”前线的医护、警察等,但鲜少人知那些离病毒最近的“看不见”的防疫尖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检验科医师。
在国家卫健委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应将核酸检测方法用于病例识别诊断和解除隔离或出院依据”后,该院检验科按照医院党委的要求迅速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小组。在科主任钟田雨博士的带领下,胡晓梅、王伟华、席徐翔、黄冬梅、阳小露、张慧娟、赵琴飞等7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PCR上岗证的医师,主动放弃休假,承担起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
早一分确诊,就能早一分救治,少一份传播风险。1月22日,经过紧张的培训和准备,该院率先在省内医疗系统正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1月23日,这些防疫尖兵们就检出一例无武汉旅行或居住史,且未接触过武汉发热患者的阳性患者,使其得到及时救治,并避免了进一步传播。为了让更多人安心过年,钟田雨、王伟华和阳小露连年夜饭都没回家吃,一直在实验室忙至深夜。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强,检验人员要直接接触病毒标本,感染风险极大。为此,钟田雨积极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沟通,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流程,对每个流程,每一步操作,都做了详细的规范和生物安全防护。
穿戴防护用品、样本灭活、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发放报告、实验室消杀,这一整套流程下来要五六个小时。在这期间,这些防疫尖兵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和橡胶手套,在密闭的PCR实验室不间断地工作,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脸上被口罩压出了深深的印子。为了节约宝贵的防护用品,他们不敢喝水,“被”养成了憋尿的习惯。
随着疫情的发展,需要检测的患者越来越多,为了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检验科将检测时间增设为每天9:00和15:00两批,这样一来,防疫尖兵们需要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更长了,每天下午两三点才能吃午餐,晚上则要九点后才能下班。但他们没有喊苦喊累,硬是凭着专业素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高风险、高强度的检测工作,为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省抗疫专家组成员,钟田雨还要积极指导赣州各县级医院检验科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月29日帮赣州某县人民医院检出一例3个多月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救治,目前这一江西省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儿已经治愈出院。
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开展到现在,他们已完成了1600余例标本的检测。完成这份繁重的高传染风险检测工作的背后,是检验人直面疫情的责任担当,组长胡晓梅是两个孩子的年轻妈妈,小的还在哺乳期,为了全力投入工作,她提前让孩子断奶;张慧娟、赵琴飞和阳小露毅然将年幼的孩子托给父母看管;王伟华和席徐翔的妻子都怀有身孕,在与家人沟通后,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黄冬梅的爷爷是名老党员,他叮嘱冬梅“你未成家,牵绊比其他人少些,如有需要去湖北支援,你必须积极响应”,“去不了湖北,我就坚守好这里的阵地”,黄冬梅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在实验室做这个检测擒拿‘真凶’,虽然不像大片上演的那么惊心动魄,但它很有意义,我们心甘情愿、责无旁贷做好这个‘侦探’”。是的,检验人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无私奉献,默默无名。但在疫情面前,他们不惧风险,冲在最前线,他们也是抗疫一线的战士,也是值得我们致敬的英雄。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