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通讯员张玉全报道: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近日,省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主任饶丹勇及专家组到赣州经开区开展污染源普查验收工作,肯定了赣州经开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等实际情况,赣州经开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级普查办的统一部署,迅速成立区普查领导小组,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将保证数据质量贯穿于普查工作全过程,重点把握宣传培训、清查建库、入户普查、数据质量核查、产排污核算、查遗补漏等环节。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及时的经验总结,建立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工作模式。完成了赣州经开区893个普查对象的填报及审核,取得了本次普查任务的阶段性胜利。
成果得益于方法恰当——由下而上建立清查底册
赣州经开区从各乡(镇、街道、管理处)掌握的资料入手,打通数据“最后一公里”;整合生态环境、工商、税务、电力、工信、经发等部门的资料,结合辖区内的企业、三产等单位名录,按照污染行业进行分类、统计,拓宽数据“面源”;严格对照省、市普查办下发的清查底册名录,提升数据价值。另外,对一些在规定范围外,有可能产生污染物的行业严格列入清查范围,最终形成了包括1667家企业的“经开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底册”。
成果得益于宣传到位——“线上”“线下”铺开普查宣教
赣州经开区充分把握入户普查这一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核心环节,一对一督导普查对象,面对面加入QQ、微信工作群,频繁向普查对象宣传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具体程序,达到点对点的宣教效果。同时,密集组织各乡(镇、街道、管理处)等单位召开工作座谈会,建立紧密联系机制,确立专人对接、专人负责,共同协调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赣州经开区还在官方网站“赣州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板块上持续发布污染源普查宣传信息,在辖区人流量大、位置明显地方制作了污普宣传横幅,在“6·5”环境日活动现场通过展板、宣传册等方式,与大众心贴心宣讲污普知识,扩大宣传范围,引导广大群众了解污普、支持污普、参与污普,实现点面结合,提升宣教质效。
成果得益于行动有效——严格执行“1+6”审核机制和“1+3”监督机制
为实现动态把控普查质量,做到把问题解决在源头,赣州经开区始终坚持同步质控,对于重点排污企业,做到专人下沉督导,重点把控易错点、重难点填报情况,确保第一手资料填报质量。区普查办积极组织局相关科室、综合执法大队等业务部门召开赣州经开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研讨会,并将此次污染源普查成果以公文形式发给各普查小组成员单位审议确认。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环统数据,将此次污染源普查污染物排放量与环统排放量数据进行个体比对分析、汇总比对分析,把控重点企业基本活动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全面核实污染物产排量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在数据审核阶段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交叉互审会,分设三个审核小组,每场会审分别审核各小组随机抽检的20家以上企业,审核把控重点排污企业,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此次普查总体核查结果优良,漏查率、重复率和错误率都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完善了环境统计系统数据库,为当下排污许可证的全面核发提供了基数,也为生态环境管理、建设美丽赣州经开区提供强力支撑。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