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通讯员曾杰报道:假期“超长待机”模式,儿童在家时间长,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增加,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已连续接诊多例因误吞磁力珠导致肠穿孔的患儿,最终都化险为夷,但却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5月6日下午,2岁半女童小玲(化名)因腹痛、恶心伴呕吐,急诊送到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接诊医生仔细询问病史,父母告知腹痛、恶心伴呕吐的症状已经持续两天,刚开始还怀疑是孩子白天饮食不当、胃肠道反应,吃了些口服药,但仍不见好转,小玲疼痛加剧,父母这下急了,赶紧送往赣州市妇幼保健院。
经X射线检查,发现小玲的消化道内有14颗方形及球体“磁力珠”在肠道内一字排开。终于找到“元凶”了,原来小玲和11岁的姐姐玩耍的时候,对磁力珠充满好奇,放在嘴里,不小心误吞下去了,诊断为消化道磁性异物并肠梗阻。若不将磁力珠取出,可能会危及生命,必须立即手术。儿外科诊疗团队立即安排急诊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现,珠子牢牢地黏在肠道里,已经导致肠管7处已经出现了穿孔破裂,手术医生花了近2个小时翻找终于取出肠子里所有的珠子和修补破损的肠管;目前,手术顺利,患儿正处于恢复期。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钟斌主任表示:磁力珠具有很强的磁性,吸附在一起很难分离,如果孩子只吞了一颗,还有可能自行排出体外。如果先后吞食两颗或两颗以上,磁力珠就会在消化系统内互相吸附,压迫肠管,引起肠梗阻、肠穿孔,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除了磁力珠,近年来医生从患儿消化道内取出的异物有枣核、硬币、玻璃珠、笔帽、小发卡、纽扣电池、各种玩具小零件等。家长在为孩子选购玩具时要有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在低龄幼儿吃东西、玩玩具时家长应在旁陪同;对大孩子家长也要看护好,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医生提醒:一旦孩子误吞异物,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去除。切不可盲目相信民间不科学的"土方法",如吃粗粮、喝醋、吞饭团等,以免耽搁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