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萍乡 新余 鹰潭 赣州 宜春 上饶 吉安 抚州
   县市区共青城 | 进贤 | 吉水 | 南康 | 永修 | 南昌县 | 万载 | 安义 | 新建 | 永新
“有事第一个找他们”
赣州市卫健委驻村工作队成了贫困户最信任的人
2020-06-11 17:29:32    来源:中国江西网
编辑:郭家凌    作者:曾灵
字体:   | 赣州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18507970533
赣州新闻热线:18507970533 网上曝料QQ:1342680324 站长:王盛泉(13803589582 )

工作队入户上门给村民宣传扶贫政策。(资料图)

  倾力帮扶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初夏时节,记者在赣县区南塘镇澄籍村看到,大棚蔬菜基地的南瓜开花了,西瓜长势喜人,脐橙产业基地三年前培育的脐橙也挂果了。从村口放眼望去,稻田里绿油油的禾苗一望无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介绍,澄籍村城贵湾一带农田此前灌溉没有水圳,只依赖于一般的水沟,且长年失修堵塞,导致100多亩良田无法正常浇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去年6月,工作队向帮扶单位赣州市卫健委和赣县区财政局争取约35万元资金,以最快的施工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水圳项目建设,被当地村民誉为“连心渠”。

  产业兴,村民富。澄籍村是省定“十三五”重点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76人,通过赣州市卫健委驻村工作队两年多来倾力帮扶,大棚蔬菜基地和脐橙产业基地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达8000元以上。截至2019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12.14万元,为17户贫困户申报产业奖补资金18890元。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的脱贫方式。为防止贫困户因失业返贫,驻村工作队积极加强就业培训,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近就业。目前,该村已落实11名贫困户从事保洁员和光伏发电运行维护等公益性岗位。

图为工作队员帮村民搬运肥料。(资料图)

  扎根基层 情系村民不说再见

  驻村帮扶以来,工作队不仅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人居环境也更加优美宜居,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显著提升。“家门口上学、家门口工作、家门口娱乐,这是近几年澄籍村最大的变化,村里的改变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老支书李敬林说道。

  乡村的生活少了城市的喧嚣和热闹,多了一份安宁和单调。一天辛苦工作下来,欧阳红卫常常被村民的亲善友爱打动,这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村口的溪流,屋后的田垄,绽放的花朵,像梦境一样抵达他的内心……欧阳红卫热爱诗歌写作,身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和省作协会员的他通过撰写诗歌,用手中的笔描写了大量关于澄籍村的山山水水和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寄托着他对澄籍村的深厚情感。

  刘玮是一名老队员,去年9月他的岳母患胃癌在医院治疗,他因工作忙也无法回去帮忙照顾,岳母离世至今他仍愧疚不已。陈荣是90后小伙,他年轻单身又没有农村生活经验,驻村刚开始他难以适应,但在队长、队员的鼓励和帮助下,三个人拧成一根绳,进入忙碌的工作后也很快适应了,工作之余还常常用手机拍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摄影、摄像、写诗,成了他们工作的调味剂。

  按照规定,今年年初工作队选派期满,可以回到原单位工作,但他们没有离开,选择留下来继续扎根基层。“我们的心已经牢牢地和这里的乡亲们连在了一起,下一步,我们要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继续促进村民产业就业增收,持续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在村口送别记者离开澄籍村之际,欧阳红卫目光坚定,眼神里写满了未来的愿景。

首页  上一页  [1]  [2]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点击排行
中国人保

稿件请投:1342680324@qq.com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新闻热线

主编:王盛泉 13803589582
手机:18507970533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微信爆料:13803589582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