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年高考临近,高考骗局又该“蠢蠢欲动”了。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避免影响高考乃至前途。
谨防下列高考高招骗术
考前阶段
1.“卖题”。交易时,骗子大都会信誓旦旦地保证,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搞定”了高考试卷的出题老师。对此,省教育考试院明确表示,广大考生及家长切勿相信此类说法。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信息,骗取钱财。每年各地都曾发生通过网络买卖“高考试题答案”的网络诈骗案。
2.“卖设备”,以高科技装备完成作弊行为。此类骗局中,骗子散布销售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信息,声称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对此,省教育考试院表示,我省高考安保措施越来越完善,高考时各考点将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并加强考试期间的网络和短信管理。
查分阶段
1.提前查询考分。此类骗局中,具体操作手法为,高考结束后,骗子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对此,省教育考试院郑重提醒,考生及家人应认准我省高考成绩发布平台和查分网站:江西教育网、江西教育考试院网、江教在线网、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含小程序预约查分)、江教在线微信公众号、江教在线网APP。
2.篡改考生志愿。对于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来说,自己原本慎重填写的志愿被他人篡改,这绝对是件让人冤枉至极的事情。我省近年来也曾发生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的案例。对此,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录取阶段
1.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对此,省教育考试院提醒,我省高招录取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严禁超计划招生、无计划招生。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正规的招生录取也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2.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