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高晓培、凌煜、廖瑜报道:近日,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组建“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团”,赴革命老区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开展探访交流、学习体验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昔日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贫困村的精彩“蝶变”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潭头村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大部分群众居住在危旧土坯房,电压低、道路差,基础设施薄弱,曾是一个典型的贫穷小山村。
近年来,潭头村立足苏区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搭上了发展的快车,正大步迈向小康道路。“这几年,村里电压稳定了、厕所改造了、道路硬化了,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房,用上了自来水,安上了宽带。”潭头村村民刘晓尉表示,感谢党的好政策,让老百姓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稳定电、走上了平坦路。
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潭头村的环境也变美了。调研团了解到,为了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潭头村党支部带领大家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池、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并通过召开户主会、群众大会和建立微信群等途径,发动大家共建优美环境。
现在的潭头村,四周树木繁盛,村道干净整洁。调研团沿着小路走进村庄,白墙黛瓦、绿树成荫,村里的三口莲花池,更显现几分江南村落韵味。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