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杨九林、记者张兴乐报道:为扎实做好赣州市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赣州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多措并举大力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充分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积极性,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已得到稳步提升。
全市应急管理系统通过完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创新结合“应急管理基础年”活动,不断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增强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认真落实《江西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乡镇“六有”和行政村“三有”要求,结合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统筹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移民搬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等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各县(市、区)减灾委员会、赣州市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根据行业和地区特点,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活动载体,坚持线上和线下相融合,面向社会公众大力普及各类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生产安全、火灾、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事故常识和防范技能。重点突出学校、医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大力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同时,依托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公众现场体验活动,拓宽公众接受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途径。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工作群、微信公众号、本地主流媒体等进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当前,赣州市日夜温差大,雨量偏少,野外火源管控压力加大,森林防灭火形势较为严峻。各级减灾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底线思维,加强会商研判,调动优势力量,统筹抓好各类灾害风险防范处置工作,坚决把各项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