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胡慧秀、谢文军报道:10月25日,石城县高田镇岩岭村稻花鱼基地里,一场“人鱼大战、捉鸭大戏”正在热闹上演。田头人头攒动、快门频闪,田里参加“浑水摸鱼”几十个人,个个挽起裤腿、撸起袖子、弯下身子,双手在水里不停地摸索,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天……
“扑通!”刚刚抓到一条鱼的大叔高举着向人们展示着,谁料鱼尾一甩,头一扭,到手的鱼溜了,观众“隔岸观火”,心里却比抓鱼者还激动着急,一声“哦嗬”引得周围的人一拥而上,溅起的泥水打湿了衣服也毫不在乎;那边一位女士却气定神闲,瞄准目标,双手轻轻放下,用力一抓,连泥带鱼举过头顶,脸上溢满胜利喜悦的笑容看着到手的鱼又溜走了的大叔悻悻地对身边的人说:“这鱼太有劲太野了”。
看到这热闹的场面、大家的笑脸,农业银行石城县支行驻村第一书记付志强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去年投入10万元在村里启动的“稻田养鱼”项目,今天终于尝到丰收的滋味,通体金黄的稻花鱼已经成为村民的“致富鱼”。付志强说:“去年试验成功,今年种养规模扩大到了150亩,预计生态贡米产量有17500公斤、稻花鱼产量在4500公斤左右。还带动周边8个村一起加入到“稻田养鱼”中来,种养面积已经达到1000多亩。”
而村中心广场,也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文艺表演、特产推销、民俗展示、趣味农事……吸引了十里八乡、县内外慕名而来的群众,除了生态贡米、稻花鱼干等特产,红菇、生姜、板薯、蜂蜜等农副产品都引发人们一波一波地争相抢购,曾经闭塞贫穷的小山村显得“比过年还热闹”。
岩岭村曾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备受贫穷的困扰。农业银行石城县支行2016年开始定点帮扶后,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扶贫工作队,派驻了第一书记,并斥资一百多万元帮助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种养产业,提前实现整村脱贫。走出贫困泥淖的村民决定办一个农民丰收节,表达对党的好政策的拥护,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农行的全心帮扶。
看见一茬又一茬的游客涌进村来,张长胜心里别提多开心。今年65岁的张长胜因病致贫,村里安排他负责稻花鱼基地的日常管理,一年收入将近3万元,一下子就脱了贫,精神面貌也更胜往年。“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里好了,我们的生活就更好了。”说起今后的生活,他说“日子越来越好,没有了顾虑。”
在这个欢庆丰收的季节,山清水秀的岩岭村显得格外迷人,也让村民有了更多的期待,农行和村里共同谋划的未来蓝图也呼之欲出:“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文旅活动为抓手,让城里人到山里来,在共同耕耘绿水青山中,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