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凌亦康报道:金秋时节,寻乌县丹溪乡双溪村的李坑里百香果园里,一个个鸡蛋大小绿里透红的果实在藤蔓上随风舞动,散发着浓浓的果香,蜜蜂时而在藤蔓上飞舞,仿佛在歌唱丰收的喜悦……
10月26日一大早,百香果园的园主钟勇伦和家人穿梭在翠绿的藤架下,握住百香果,细心剪枝,将一个个形状均匀、色泽光鲜的果实轻轻放到果框,这些漂亮的百香果被广东一老板相中,准备发往深圳销售。
“这些百香果是前年3月份种的,现在是今年第2次采摘了,算上这批,今年能进账4万元,成了我稳定的收入来源!单这一项收入年终有望突破8万元!”棒着硕果,闻着果香,钟勇伦心里甜滋滋的。
“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归功于党的好政策,真心感谢税务帮扶干部,在他们的精心帮扶下,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钟勇伦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双溪村曾是“十三五”省定贫困村,这里曾经泥路蜿蜒,山高路陡,土地匮乏,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
置身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一些村民有劲无处使,部分贫困村民或借酒消愁、或沉迷赌博。“家里人口多,田地少,打工工资低,想搞产业资金缺。”钟勇伦曾经为此对生活充满迷惘,除了喝酒就是睡觉。
生活现状在2016年3月寻乌县税务局驻点帮扶双溪村开始发生了改变。
一天,驻村第一书记李胜春来到钟勇伦家走访,时辰已过上午10点,太阳早已高挂,但钟勇伦还躺在床上未起,任他怎样叫唤也不开门,只好到下一户走访,但是李胜春从来没有放弃过,只要他在家,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就跟他聊,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四次……从不气馁,决不退缩,苦口婆心跟他讲政策谈发展,费尽口舌劝说引导他们走上自力更生的致富之路,就这样慢慢地被感化转变。
“我家有6口人之多,还有4个小孩在上学,学费负担重,我不是懒惰的人,我也想好好搞起家庭产业,但缺少资金,银行贷款也不容易。”说起发展家庭经济一事,钟勇伦满脸愁云。
了解这一情况后,李胜春一起与他分析致富路子。当了解到发展光伏有前途时,便向乡村领导求证,证实发展光伏确实可行,便主动与银行联系,帮他解决光伏贴息货款2.6万元,贷款办下来后,帮忙聘请了相关专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如今每年发电收入将近5000元;在自己的2亩田地里,上半年种水稻,保证一家口粮,下半年种上红薯晒成薯干,年收入近3000元;还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7亩山地,驻村第一书记李胜春再次帮忙联系了5万元产业贷款,种上百香果,如今百香果终于有了好收成。
“除了光伏、种植收入,闲暇之余还帮别人打打零工,今年总纯收入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是税务局帮扶之前的10倍!”钟勇伦扳着手指算起了收入账。
5年间,从1500元到15000元,钟勇伦实现了人均收入递增的华丽蝶变。
在双溪村,像钟勇伦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据统计,在税务局的悉心帮扶下,双溪村贫困人口119人,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2025元增加到2019年的1.1万元,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19%下降为零。
“解决思想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因地制宜地引导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从‘根子上’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是实现‘真’脱贫的治本之法。”国家税务总局寻乌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