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喜讯
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
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里
大赣州,榜上有名
赣州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交通畅通是一个重要指标
现在很多市民和外来赣州人士
感觉赣州更畅通、更美了
曾几何时
随着赣州高桥架启动建设
道路设施滞后等影响
一度交通拥堵、被网友吐槽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
一条又一条高架桥环抱中心城区
畅通了路网大循环
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升
赣州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赣州市公安局党委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全警动员、多措多举、广纳良言
全力以赴开展疏堵保畅工作
赣州城市健康指数一路攀升
现在常态保持在全国前十
“畅”行赣州
广大市民们幸福感满满
现在的赣州一路通畅
车流人流有序
是怎么做到的呢
下面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全警上路保畅通
全警上阵,风雨无阻
烈日下,他们是“焦警”
风雨里,他们是“浇警”
路口、堵点
哪里车流人流多
民警就出现在哪里
提前上班,延后下班
只为交通一路畅行
科技创新促畅通
人力+科技
交警支队、城区各大队
均专门建立了指挥中心
中队建立了视频室
外部建设了30个高点监控
数千条视频资料介入
并与高德、百度地图数据共享
实时掌握路面交通运行状况
哪里有堵点
预先感知,第一时间疏导
推出了小喇叭语言警示器
开展了“我为治堵出点子”活动
推出了无人机航拍勘查系统
助力于交通事故快处快撤
成立机动中队
配备了60辆大功率“铁骑”和铁骑队员
提升了应急机动能力
避免了交通拥堵
夯实硬件为畅通
实施交通信号灯智能配时
建成17条“绿波带”均衡交通流
设置了21个左转待转路口
106个提前掉头路口
投入了700多万元增设机非隔离护栏
在46条禁停路段推出夜间允许停车措施
提供了5200余个临时停车泊位
对不清晰或不规范、不协调的
交通标线进行了重新施划
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和群众夜间停车问题
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
严管重罚护畅通
开展交通秩序大排查、大整治
严管35个重要路口和66条主次干道、
过江桥梁、城区出入口
及学校、医院、市场、街区等重点区域
重点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
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酒后驾驶、
两轮车、电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
路口越线等候、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
跨越护栏、随意通行等违法行为
推出“以学代罚”、“以学促管”交通管理措施
积极推行驾驶证申请人参与协勤体验活动
路通百姓心
市民出行也更加文明有序了
警民也结下鱼水情深
热心市民为雨中执勤的交警送伞
快递小哥为烈日炎炎的交警送冰淇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赣州”
网友的回答就是对畅通文明赣州最好诠释
交通治理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员
所有赣州人都有责任、有义务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赣州,通了!
通了,赣州!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