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卢小燕报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赣州市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但随之出现的早晚高峰拥堵、闯红灯、非机动车逆行、车辆乱停乱放等交通乱象频发,这些城市通病困扰着市民出行。为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过疏堵结合,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精耕细作,练好“绣花功”,不断提升交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力做好治堵保畅工作,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截至11月12日上午9时高德地图数据显示,赣州市中心城区交通实时拥堵指数1.36,实时路况在全国101个城市中排名第86位,交通健康指数78.02,在全国101个城市中排名第3位。这表明赣州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指数和交通健康指数,均呈现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科技兴警,建立三级调度体系
目前,赣州市中心城区外场已建设284个星光球机监控、30处高点监控等硬件设备,完成了市公安局电警、天网等5100路视频资源接入。依托已建成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心城区各交警大队、中队分级建立视频指挥室,及时发现处置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对大货车闯禁区、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进行抓拍取证。
目前,迎宾高架、东江源高架等50多公里高架路已陆续通车,为管好高架路,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配备了60辆“铁骑”,实行“铁骑”护航、隐患清零等管理措施,确保了高架路的安全顺畅。同时,市交警部门加强路面管控,科学应对高峰,实行路长制和网格化管理,在城区建设了13个LED诱导屏,发布实时路况和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及时分流引导车辆。
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科技兴警,不断强化信息化勤务引领作用。在智能交通建设有限的情况下,充分运用高德、百度地图和天网等监控设备,不断做大做强指挥调度室,充分发挥指挥大脑中枢的核心作用。为实现精准化管控,该支队建立支队、大队、中队三级调度体系。支队指挥中心负责赣州市中心城区全局调度,下属大队指挥调度室负责各大队辖区内的主次干道巡查,中队路况巡查室负责支路巷道巡查和处置跟进,三者相互补充,实现巡查全覆盖,做到了调度有序、落实有跟进。精细化视频巡查,一方面可以更快、更准、更细地发现问题,这是对各级指挥调度平台概要式巡查的一个很好补充;另一方面,极大地解放了路面警力。就中队巡查室来说,一个人完成了相当路面十几个人巡逻的工作量,有效地实现科学用警,精准用警;同时,该项举措不仅提升民、辅警整体战斗力,还提高了疏导保畅、打击交通违法的能力,更好实现快速反应、精准处置、精细管理。
实地论证,实施“一点一策”方案
针对过江桥梁和重要节点的交通拥堵,支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如直属大队辖区内的全球通大桥及相连道路拥堵片区成立“专班”管控,由直属大队统一指挥跨中队警力,手动协同控制信号灯路口,使通行效率最大化;又如于都路豪德小学片区,周边有多家学校,师生众多,每到上学、放学时段必然发生交通拥堵。
为了营造上下学期间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直属大队先后多次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秩序管理专题调研,分别与相关责任部门、学校负责人等召开现场办公会,协商探索校园周边治堵缓堵新举措。直属大队一方面严管停车秩序,划定适当的禁停路段,树立交通标志、安装电子监控,迫使接送学生车辆“即停即走”,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建议接送学生时段放开学校周边人行道临时停车,增加行车道外的车辆停放空间。具体严管措施:一是完善违停严管措施相应标志标牌,明确校园周边繁忙路段违停严管路段。二是划定二轮车及小车接送学生临时停车点,提前告知学生家长允许临时停车的区域,避免集中占道停放,引发交通拥堵。三是增派警力,校园周边繁忙路段进行违停车辆劝离,引导车辆停放到临时停车区域。四是协调学校,分散学生接送点,不同班级,不同区域接送。五是“警、校、家”三方协同管理,交警护学岗、学校老师值日及家长志愿者三方上下学期间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秩序。六是倡导绿色出行,与学校沟通,引导大年级学生乘坐公交上下学。
为缓解日益突出的停车供需矛盾,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停车难”问题,在经过实地调研和论证后,在支队的统一部署下,在赣州市中心城区46条道路实施夜间允许停车政策,提供了5200余个临时停车泊位,投入700多万元增设机非隔离护栏,在赞贤路等15条主干道安装中心隔离护栏12612米,封闭了20多个支路路口,提高主干道通行效率。
此外,为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规范二轮车行车秩序,引导二轮车走专用车道,交警部门在章贡区设置12条“两轮车分道行驶示范路段”,以大队为单位实行“路长负责制”,由大队领导挂片,中队领导任路长,大力开展二轮车分道行驶专项整治工作,集全警之力共同治理二轮车占道行驶乱象。同时对辖区内二轮车道内设置不合理的停车泊位线进行全部铲除,经过排查,章贡区共取消639个停车位,既保证二轮车路权,也达到了杜绝汽车与二轮车混行的效果。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