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王为民、张洁报道:章贡区水西镇建立“群众联系机制”、“问题解决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宣讲机制”四项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助推“乡村夜话”活动不断取得新成效。
建立“党员乐于参与、群众真心接受”的群众联系机制
“要运用好新媒体这个新兴业态,帮助村民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要唤醒凌源村沉睡的资源,让大家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凌源村“乡村夜话”活动中,章贡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华与区镇人大代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乡贤能人深入交流,一同拉家常、讲政策、谋发展。“大家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我们一定认真研究,和大家一起探索出一条属于我们凌源的致富之路。看到大家积极发言,我很受触动,你们都想着村里的未来,有你们的支持鼓劲,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为大家创造更优越的生活。”凌源村书记甘毅说道。
“过去,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信息不对称,双方互相不理解。”凌源村民代表黄奇富说,自从开展了“乡村夜话”活动,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与老百姓面对面畅谈,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村干部做事顺了,村民心里也有底了。
水西镇通过“乡村夜话”这种形式,落实“向群众汇报”机制,让党员干部到所联系村(社区),融入群众“生活圈”。把会议室搬到村组、田间地头等群众聚集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也让党员干部俯下身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建立“群众有诉求、马上有回应”的问题解决机制
“没想到仅用一个月时间,这块荒地变成了小广场,环境也变好了,村组里的村民们茶余饭后都愿意到这里遛一遛,散散步、跳跳舞,带小孩来一起来锻炼玩耍。”家住水西镇赤珠村谢坑里的陆大爷在“乡村夜话”中提出,赤珠村八组缺乏健身场地。为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赤珠村积极听取征求村民意见,并经过现场考察、讨论,最终确定对赤珠村八组高铁桥下一块废弃荒地进行改造成健身广场。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有序施工,谢坑里健身广场建成,广场内设置了篮球场、乒乓桌、健身器材等设施。同时,对周边人居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现在杂草变成了草坪,污水沟改建成了涵管管道,到处鸟语花香。
水西镇坚持把“乡村夜话”活动中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到“痛快办、马上办”,实现小事即知即办、重要事件特事特办、普遍问题建章立制。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组织多方联动集中攻坚。一大批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截至目前,水西镇已组织开展“乡村夜话”共计活动50余场,收集问题80余条,已全部办结。
建立“突出民意导向、群众说好才是好”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部分村的“乡村夜话”活动中,一些产业基地负责人提出希望能够打响水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带动村民增收。水西镇党委政府立即着手谋划实施,举办水西镇首届丰收节暨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开幕式,组织辖区数十款特色农产品推出“丰收集市”等活动。在跟进回访中,部分产业基地负责人表示,能否通过视频方式,进一步扩大了水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针对这个建议,负责的党员干部立即与有关部门及产业基地联系,精心制作了水西特色农产品宣传片,以新媒体视频方式推介给客商、观众。“通过这两次活动,品牌已经打响了,现在订单不断,供不应求,接下来我还要扩大规模呢。”再次回访时,山鸡蛋基地负责人卢中亮兴奋地说道。
水西镇在“乡村夜话”活动中,将考评的“指挥棒”交给群众,切实增加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使群众真正成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和服务群众能力的考评主体。并将群众评议的结果、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党员干部,督促他们及时改进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并将其作为考核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导向性作用。
建立“贴近实际、入脑入心”的创新宣讲机制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当护林员之余,又发展了家禽养殖,还盖起了新房。通过学习党史,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我们的努力奋斗,可以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上禾村脱贫户张焜俊在村里组织的“乡村夜话”上,通过分享自己的脱贫经历,讲变化、讲发展。短短的一次夜话交流,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感触颇深。
歌唱、朗诵、舞蹈、快板……2021年11月28日,和乐社区举办了主题文艺汇演;2022年元旦当日,和乐社区农民趣味运动会开展热火朝天……参加的村民乐在其中。“我们和乐社区是黄沙、白田、和乐三个村村民的集中安置点,在‘乡村夜话’中很多村民反映平时举办活动较少,为回应群众关切,我们立即开展了系列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营造文明乡风。”和乐社区党员刘泽祥说道。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