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钟冬梅报道:近年来,上犹县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引导人们树立文明健康理念,有效遏制了厚葬薄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文明新风吹遍犹江大地。日前,上犹县获评“第七届江西省文明城市”。
殡葬改革实现“三个100%”
自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上犹县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殡葬设施建设,倡导文明节俭殡葬新风等举措,实现了遗体火化率、公墓覆盖率、入葬公墓率“三个100%”工作目标。
在上犹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上犹县殡葬改革工作进展有序。今年3月,上犹县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印发了《上犹县殡葬改革工作考核方案》,从巩固火化率、提高公墓入葬率、移风易俗、公墓管理等方面,将殡葬改革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考核。对年度火化率和公墓入葬率均达到100%的乡镇、城市社区,奖励殡葬改革工作经费50000元;对年度考核不达标的乡镇、城市社区,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同时根据考核得分进行排名,按照排名先后进行考核加分。
此外,上犹县还制定了《全县“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巡查制度》,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开展常态化巡查,全面压实责任落实,对贯彻落实不力的乡(镇)及有关部门由县领导约谈乡(镇)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实现对散埋乱葬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
打造精品殡葬墓园
为夯实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上犹县投入约1.2亿元打造上犹县松鹤森林公园。该园占地约500亩,分公墓区和殡仪馆两大功能区,可实现“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告别——火化——安葬”一体化服务,园内绿植种类多达数十种,绿化覆盖率达85%,真正实现墓园公园化、景区化。公墓区可容纳墓位16000穴,大力倡导树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法。园区还开设“一对一云祭扫”服务,家属可通过现场直播观看祭扫服务全过程。
另一方面,上犹县始终秉持公墓建设“见林见绿不见墓”的原则,加强县乡联动,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群众建议,并邀请专业人士对公益性公墓选址、规划设计进行讲解,还安排专业人员不定期前往各乡(镇)施工现场勘察施工情况,严把质量关。
曾经的油石乡赤树岭、董公庙山上,随处可见数量众多的裸露坟墓,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为彻底整治这些散埋乱葬坟墓,上犹县对所有坟墓进行拉网式排查、编号、拍照,通过大改小、立改卧方式,对651座墓穴进行整治改造,整治后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获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树立殡葬新风气
2021年,上犹县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了上犹县殡葬行业协会,动员各乡镇“风水先生”、殡葬服务机构等殡葬相关从业人员自愿申请入会。通过座谈会、培训会及现场考察等方式教育引导协会会员成为殡葬改革的宣传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同时,充分发挥协会会员“信息灵、地方熟、感情深、路子广”的优势,引导群众摒弃旧俗陋习,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理念。
坚持“三级联动”一体推进,上犹县成立乡风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和殡葬综合执法大队,乡镇常态化开展文明新风引导和陈规陋习专项整治。在营前等乡镇公墓区建设“公祭堂”,免费提供给群众使用;各村建立婚丧喜事报备制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氛围日渐浓厚。
在殡葬管理方面,上犹县殡改办、卫健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与镇村全程联动,乡(镇)第一时间向其丧属发放《文明殡葬告知书》,县卫健部门及时将死亡信息反馈至各乡(镇),县殡改办每半天更新一次遗体火化数据。同时落实骨灰闭环管理,骨灰必须凭缴交公墓维护管理费用凭据或村(居)开具的骨灰领取证明方可领取,必须凭火化证明及公墓安葬证方可办理相关丧葬补助。
此外,上犹县还在清明、冬至等祭扫期间开展免费代为祭扫、网络祭祀、预约祭扫等服务,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维护,保证园区内环境整洁,防止私自改变墓具大小、朝向、高度及扩大墓位面积等违规行为发生。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