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曾辉、梁树林、朱飞翔报道:“以前因为喝酒耽误了挣钱,身体也变差了,家里十分困难,好在有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我现在滴酒不沾嘞,做农活也越来越有劲,老婆和小孩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好了。”刘昭海的脸上洋溢着朴实又自信的笑容。
近日,在信丰县正平镇晒禾村的林下养鸡场,三五成群的土鸡“引吭高歌”,唤醒了寂静的小山村,增添了勃勃生机。
养鸡场的主人刘昭海,今年45岁,夫妻俩都在家干农活,并育有一儿一女。刘昭海早些年跟着装修队在做泥瓦工,能赚到一些钱,但酗酒成瘾的坏习,没有人再愿意请他做事。久而久之,欠下不少“酒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庭困难,老婆、小孩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刘昭海终日迷茫,无所事事,成为了众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一员。
“扶志”是根本,驻村帮扶脱贫不脱政策。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在熟悉刘昭海的困境后,主动帮助他重振生活信心。首先是帮助他戒掉酒瘾,摒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然后帮助他享受就业帮扶政策,提供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解决其就业问题,激发干事活力。
为进一步增强刘昭海的自身发展能力,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在结合村情实际和个人意愿后,提出让他养鸡致富的想法,刘昭海心动了,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扶智”是出路,产业信贷通筑起“致富梦”。“我们家的鸡是自然放养的,生长环境好,不吃饲料,吃的是谷物、虫子和山上的花花草草。”说到养鸡,刘昭海喜上眉梢。
一开始他在家附近承包了一块菜地,小范围地养了一些土鸡,但回报的效益不多。今年年初,刘昭海在手机上偶然看到有人通过“林下养鸡”致富的事例,“树林里的虫子都是天然饲料,可以节省饲料成本,纯天然放养的鸡,肉质更加美味,卖价也更高。”刘昭海便动起了主意,主动去咨询驻村干部,确定了他的养殖计划。
但起步资金、买鸡崽和饲料的钱哪里来?这让刘昭海犯起了难。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想到了针对脱贫户享受的农业产业信贷通政策。经个人申报,镇村审核后,刘昭海申请到了每年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这让刘昭海的心里乐滋滋的。
现在,刘昭海的林下养鸡场建起来了,鸡场里放养了300余只土鸡,以后,还准备每年要养殖500只以上的鸡。除了养殖土鸡外,刘昭海还种植了6亩玉米地、30亩番薯地,养殖了68只土猪,全家每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酒债”还清了,儿子受他的影响也更加努力学习了,村里人见到他都竖起了大拇指,刘昭海成了充满信心和干劲的新农人。
“这是晒禾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缩影’,相信在当地政府和驻村帮扶单位的努力帮扶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刘昭海’涌现出来,也会有越来越多靓丽的‘风景’。”展望未来,晒禾村支部书记郭任生信心满满。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