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吕文华、谢海春报道:“兴国教科体局组织的这次招生服务太好了!孩子上学报名很多不懂的地方,通过这些招生政策都解决了,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的事跑来跑去了。”一位居民在参加兴国教科体局2022年招生政策宣传咨询中发出由衷感慨。
为打通教育服务辖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好2022年招生入学服务工作,兴国县教科体局积极发挥教育引领作用,主动作为、顶格协调、攻坚克难,通过创新招生模式、拓展宣传渠道、提升服务质量、整合教育资源、挖掘公办学校潜力等,致力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全力做好招生服务工作。
多措并举广泛宣传。为提升家长对入学政策的知晓度,兴国教科体局多渠道、全方位地组织入学政策宣传。3月18日,发布了《兴国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4月28日,发布了《兴国县2022年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位预警及招生政策解读》;6月2日,公布城区小学一年级、七年级网上预报名公告和城区学校转学公告;7月5日,通过“兴国教科体”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图读懂兴国县2022年中小学秋季招生工作》;通过图解的方式把2022年秋招生工作安排分时段列出,对家长关心的招生热点疑点问题采取问答形式呈现给广大家长,极大缓解了焦虑情绪。开通15条义务教育招生咨询服务热线,解答群众疑问,6月15日入学平台开放至7月15日预报名招生结束,平均每天接听电话300余个。贴身式的宣传服务,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获得了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效提升群众招生政策知晓度。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规划招生入学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流程和功能,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流转推动招生入学从“线下”到“线上”,群众从“来回跑”到“不出门”,最大限度享受到大数据带来的红利。将原来传统入学报名“家长现场排队登记—现场提交纸质材料—工作人员录入信息”重塑为“线上信息录入—大数据共享校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家长携带证件、现场排队等问题,使报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操作更便捷。通过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常住人口信息等数据共享和自动比对审核,打通户籍、房产等信息审核数据通道,通过调用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服务接口进行数据比对核验,建立了自动审核校验机制,实现了资料信息审核的并联互通。避免了人工核验数据、入户调查等不必要的环节,从而解决了传统审核提交申报材料多、审核流程环节多、投入人力多、耗费时间长等问题。
网上报名保障公平。招生工作实行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了信息采集、初审、复审、终审全程网上操作。家长完成网上报名操作后,系统后台依据招生政策,直接调用相关部门系统数据并进行交叉比对,一切以现行政策和数据交叉比对结果为准,有效避免了信息误填、误报等问题,同时从源头上杜绝了入学材料造假的可能,更好保障了招生入学工作的公平、公正。
一次办好提升效率。网上平台预报名招生前,家长报名存在“跑空趟”“多头跑”“往返跑”只能在上班时间办理的问题。现在,打破了流程束缚、时间束缚和空间束缚,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实行“一次办好”。极大解决了家长来回跑腿补材料、开证明的痛点、难点,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创新举措上门服务。7月11日-13日,兴国教科体局联合县商务局深入经开区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走访服务,为企业职工子女进城就读提供上门服务,现场审核入学报名材料。在经开区走访万马服饰时,企业老总感慨道:“员工孩子上学的事情解决了,我们心里这块大石头终于卸下来了,真的太感谢了!”他说,往年,临近开学,企业员工无心上班,只关心自己小孩能否顺利就读城区学校,今年非常感谢教科体局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好政策,让外来营商人员、各类人才安下家、放下心,没有后顾之忧。企业老总口中的“好政策”,正是教科体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着力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异地就学问题的具体举措。截至目前,共为150余名企业员工协调解决了子女入学事宜。县委教科体工委委员王守叶表示,为企业职工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扎根兴国县,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本次活动,兴国县教科体局提升服务效能和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具体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更好地为民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入学报名的疑惑,将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实打实地为企业解决困难,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