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丁小平、曾广明报道:“感谢党和政府,是你们救活了我的哥哥,如果不是你们这么用心地帮忙寻找,给他安排治疗,不畏路途遥远护送回家,我们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哥哥了。”刚刚找到亲人的于都县梓山镇村民易某感激涕零地对兴国县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说道。看着流浪者易润长与家人团聚的欢喜场面,兴国县救助站工作人员深感欣慰。
真情救助,寻家路上不停歇,兴国县民政局一直在行动。为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兴国县民政局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流浪乞讨救助工作,“五个着重”抓落实,确保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
着重街面巡查。兴国县重点突击街面联合巡查工作,由县救助管理站牵头,会同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以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广场、繁华地段、居民楼道、桥梁涵洞、超市、银行自动取款室、拆迁未完工区域、烂尾楼、废弃厂房、农村柴草堆等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时常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先后开展联合街面巡查,广泛发动社区信息员、环卫工人、公交出租司机、夜间保安人员等热心群众和志愿者提供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线索,建立救助信息员队伍,及时报告、引导,并做好应急救助服务,实现了全县救助管理全覆盖。
着重日常照料。为提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生活质量,兴国县救助托养机构(兴国县精神病医院)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专业性的治疗护理,做到医养结合。同时倡导人性关怀,每月为当月生日的对象组织一次过生日庆祝活动,在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等特殊日子里为他们包饺子、送月饼、水果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家的温暖和关爱。
着重寻亲服务。寻亲服务是让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的重要环节,我局高度重视,想方设法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寻找亲人。充分利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模块、“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智能化寻亲手段开展寻亲,民政部门会同公安部门通过DNA比对、人像比对、全国人口信息联网查询等技术手段开展寻亲,并动员托养机构工作人员积极与对象沟通交流,尽快为对象找到家人。
着重护送返乡。对寻亲成功的,尽早让这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回归故乡,得到亲人的关心关爱,还他一个久违的家是我们每位救助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安排专人专车护送返乡或移交当地救助管理站护送返乡与亲人交接,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早日回归故乡回归家庭。
着重落户安置。对超过3个月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兴国县严格按照规定,由民政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启动户籍办理程序,落户安置在福利机构集体户口。对已落户安置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由民政部门会同残联对对象进行残疾等级评定。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由民政部门会同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启动特困供养安置办理程序,并全部安置在公办福利机构,切实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以来,兴国县民政局开展了县级联合街面巡查10余次,全县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26人次、劝离6人次,成功寻亲2人次,护送返乡9人次,落户安置1人,正在办理特困供养安置1人。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