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号”磁浮列车缓缓驶出
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郭家凌报道:近日,在赣州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试验线上,红白相间的“兴国号”磁浮列车穿梭其中,赶来“尝鲜”的市民在站台上兴奋地等待着。“车窗超大,轨道两侧的景色尽收眼底。”刚体验完“兴国号”的市民温海英赞叹道。
根植于兴国这片红色土地的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试验线项目,于8月9日举行竣工仪式,其依托的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是江西理工大学历时九年牵头研发的新制式轨道交通,是永磁磁浮技术与空轨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永磁磁浮列车靠在车顶的永磁装置上,凭借与永磁轨道的斥力而悬浮于空中。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的常导磁浮列车和超导磁浮列车相比,永磁磁浮列车不需要额外的电流激励,即可实现零功率悬浮。可以说,这列由我国自行研制和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磁浮空轨列车,在中国乃至世界磁悬浮发展进程中,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兴国号’磁浮空轨列车采用的高效智能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红轨’,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模式。”江西磁浮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红轨”由稀土永磁悬浮模块、稀土永磁直线电机模块、智能定位与驱动控制模块、数据传输与运行控制模块、供电模块、轨道支撑与基础设施等六大部分组成,通过运控单元的协调调度实现列车稳定运行,爬坡能力更强、更节能。
“红轨”一名缘何而来?在“兴国号”磁浮列车的外观设计方面,车身由红白相间的颜色组成,车头两侧有56颗星星,寓意为兴国县56位开国将军;车身的红色火炬,则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体现了当地的红色文化传承。此外,关键原材料、核心技术都诞生于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稀土资源来自于赣南老区、技术出自江西理工大学,因此这个项目被命名为“红轨”项目。
红轨已经形成PCT国际专利5项,发明专利60余项,专利授权48项,是一种零候车、高品质、个性化的交通运输方式,适用于旅游交通和中小运量交通线路,可作为高铁、地铁、轻轨等大运量交通方式的末端接入,也可作为城区站点、城乡连接的新载体、新方式、新平台,将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红轨是涵盖永磁材料、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无线通信、智能制造、电机驱动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大成者,应用了无人驾驶、精确定位、传感融合、云计算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将为我国公共交通提供新的选择。产业聚集和带动效应显著,系统的成功应用可实现“百亿装备、千亿投资、万亿拉动”,可有效支撑“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战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磁浮列车穿梭在美丽的乡村中
目前,江西永磁磁浮科技公司正在兴国西站站前大道东侧建设轨道交通和磁科技展厅。在城市展厅中,将用最新技术展示轨道交通、永磁磁悬浮的相关内容和探索科技单元,不仅是公众的科普课堂、城市的展示客厅,也将成为城市的“智慧大脑”、科学实验室,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模拟场景和科学支持。展厅拟采用裸眼3D投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多项技术,打造充满科技沉浸性的数字科技馆。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