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丁素芳报道:安远县镇岗乡老围村位于镇江河东侧,东与黄洞村相邻,南与镇岗圩河坝围为界,西与镇岗河为界,北与龙安村马仔坝小组为界。截至目前,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有430户1740人,耕地3500亩,主要有陈、刘、卢、马四个姓氏,至今仍保留有刘屋、卢屋、马屋集中居住地。是中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是江西省第二批红色名村。
近年来,老围村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机制,挖掘经济价值,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旅游。同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度挖掘老围村红色文化,将红色旅游与东生围4A级景区创建有机结合,以老围村为核心,大力推进“古色围屋、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橙色产业、旧色建筑”五色融合,以“古”带“红”、以“红”促“绿”,以“绿”兴“橙”,以“橙”引“旧”,走出了富有特色的“民富村强、景美人和”振兴之路。
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老围村东生围是全国最大的客家方形围屋,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为打造老围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景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改扩建了尊三围革命烈士陵园,修缮了尊三围遗址,建成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为核心的东生围围屋展厅。高标准规划设计出尊三围纪念园,全力打造成知名的红色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创新开展“老红军上党课”、“老干部讲革命故事”、“诵读红色家书”、“放映红色电影”、“革命故事宣讲”等“五红”系列教育活动,讲好红色故事。
赋能为核,探索整合基层阵地资源
以红色名村为切入点,探索推进老围村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切实打通服务群众、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整合资金项目资源及基层党建示范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为今后的老围村红色名村建设效益最大化打下基础,积极构建集党建、红色名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坚持将老围村红色名村建设作为助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以尊三围红色教育培训为切入点,融合东生围旅游,建设老围村特色民宿,构建集“学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红色产业链条。
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
老围村紧紧围绕东生围景区,打造了环东生围周边区域乡村振兴示范点,实现“景外有景”,推进乡村建设实效化。把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村党组织带领村民实现老围“民富村强、景美人和”的生动实践,将红色名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紧密结合,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从“摆脱脏乱差”向“追求乡村美”转变。持续抓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治理等,实现了东生围围屋群旅游区村庄风貌立面改造、庭院改造客家作坊、服务设施完备等“百分之百”
“老村新貌彰显党政主意,围妙楼奇蜚声中华客家”。老围村“百年围屋红胜火”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