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行走也会导致骨折?近日赣州东河医院骨科接诊了一名武警战士,患者无跌倒病史,自诉长时间正步行走训练后出现右足背疼痛并酸胀感,自行冰敷、休息2天后疼痛加重,经人介绍慕名前来赣州东河医院骨科就诊,骨科专家询问病史、查体及摄片检查示:右足第2跖骨骨折,骨折无移位(疲劳性骨折),手法理筋后酸痛明显缓解,予以石膏固定制动,武警战士非常满意。赣州东河医院骨科专家向大家介绍疲劳性骨折的相关注意事项。
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多因骨骼系统长期受到非生理性应力所致,好发于胫骨、跖骨和桡骨,临床上无典型的外伤史,早期X线平片通常为阴性,容易漏诊或误诊。
主要病因:
疲劳性骨折,易发生在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是常见训练伤之一,在部队训练中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为31%,国内报道为16.9%。与超强度训练或姿势不当有关,多发生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课目的超负荷训练中。此外,也常见于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亦可见于经常坚持大运动量锻炼的中老年人。
局部长期受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如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的症状:
临床特点是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痛。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和压痛,应力试验阳性。
1.跖骨疲劳性骨折这种骨折常发生在新兵训练或长途行军之后,故又称为行军骨折。
2.肋骨疲劳性骨折老人多有骨质疏松,如因慢性支气管炎而长期咳嗽,肋间肌反复猛烈收缩,则可产生肋骨疲劳骨折。
3.胫(腓)骨疲劳性骨折田径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腓骨下1/3或胫骨上1/3易发生疲劳骨折,这与小腿肌反复、猛烈收缩有关,又与足掌跳跃下着地的间接暴力有关。
疲劳性骨折需要做哪些检查:
X线拍片检查,开始2周~4个月大多为阴性,随后可表现为骨膜增生、骨折线、骨痂或新骨形成。CT扫描可见骨髓腔密度增高及局部软组织增厚,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鉴别诊断:疲劳性骨折时骨发生细微骨折(显微镜下可见),早期拍X光片时经常看不出明显的骨折,但活动疼痛剧烈。由于没有明显外伤史,症状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容易误诊,应注意与骨膜炎、骨髓炎、骨瘤相鉴别。
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
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光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
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
3级(严重应力反应):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
4级(疲劳性骨折):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
疲劳性骨折并发症有时可见跖骨脱位,因肌肉和韧带牵拉使断端移位,治疗时复位不好,会出现畸形。
如何预防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发生发展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性损伤过程,避免骨骼疲劳损伤是预防疲劳性骨折的关键。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掌握好运动量,避免超负荷运动而导致骨骼损伤。
运动量较大者,每天要摄入充足的营养,补充体力消耗的热量和水分,并且适当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美国克雷顿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即使短期性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都能够显著降低运动员的应力性骨折发生率。
怎样治疗
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基本相同。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症状较重,断端出现骨化现象或发生骨不连,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需手术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休息,作用力持续存在,骨小梁断裂将导致完全性骨折,故患者应及时休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应力反复作用于伤处造成再伤。本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一般预后良好。(赣州东河医院骨科 罗发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