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尹露、黄银生、廖庆报道:信丰县新田镇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革命圣地,红色历史底蕴深厚。新田镇中心小学大力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将劳动教育课程与本地红色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紧密结合,充分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多层次的劳动技术课程
学校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将单纯以“大扫除”为主要任务的劳动课形式调整为“大扫除+劳动技能知识+技能实践体验”,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教学计划,并详细规划内容清单加强劳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多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充分的课时保障,培养不同年龄段学生日常劳动技能,有效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
精细化的卫生环保教育
实行区域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卫生、绿化管理检查评比制度,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指导考核,确保学校卫生清理和绿化维护工作日益向好。还用开展主题班会、上劳动技术课、随班设置“节能委员”、用好分类垃圾箱、加强食堂管理以及强化相关教育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讲文明、爱清洁、重环保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洁净式的班级卫生整理
通过开展教室清洁大比拼,学生们齐心协力,教室和班级文化墙焕然一新。这不仅给学生们带来整洁的学习环境,更是培养他们务实劳动、踏实做事的能力,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孩子们也在清扫中体味着团队合作的魅力,领悟个人创造的价值。
雷锋式的校外社区义扫
每月5日前后,学校还组织各班小志愿者们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社区环境卫生清理。小志愿者们一边清扫街道,一边进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宣传,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居民和家长的高度评价。高举少先队队旗、身着小志愿者马甲的少先队员们成为了社区最靓丽的风景线。
阵地式的校外基地培训
新田镇中心小学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都会组织师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祭英烈活动,少先队员们清洁纪念碑、打扫纪念广场,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
用好本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举行“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主题教育,引导孩子继承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在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开展“认识农具,走近农耕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知劳动人民的智慧,进一步增强劳动意识,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乡土气的果田农业实践
利用学校闲置地开辟了近五百平方米具有浓郁乡村风味的“快乐农场”,由劳动技术课教师根据季节特点、植物习性和劳作技能组织学生在班级实践田开展栽培实践活动,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体验农民种植的辛苦,收获劳动带来的快乐。
经多年以来不断实践,新田镇中心小学创新劳动课程,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新路径,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