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万赣、曾卫平报道:2022年以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家风清简”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深化勤廉学校建设,营造浓厚校园勤廉氛围,切实增强全体师生崇勤尚廉意识,让勤廉理念、勤廉文化、勤廉教育深度融入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日常,为学院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纪律保障。
营造清朗的育人生态,树立勤廉“风向标”
学院积极搭建廉洁文化教育平台,将廉洁文化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支部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政教育等紧密结合,精心打造“六个一”廉洁文化教育载体。在校园网、公众号开辟“勤廉赣职”专栏,设置“勤廉学习”“勤廉党课”“勤廉史鉴”“勤廉杏坛”“勤廉文化”等版块,定期向党员干部、教职工和学生推送学习内容,让“勤廉”元素深入人心。在图书馆设置廉洁文化书屋,每月向师生推介勤廉文化阅读书目,每季度举办一次廉洁文化学习分享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培养师生崇勤尚廉的价值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使廉洁文化在师生心中形成印记。
锻造廉洁的教师队伍,擦亮勤廉“探照灯”
学院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与647名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组织了学院第一届师德师风标兵评选。通过岗前培训、全员轮训和选树典型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绷紧勤廉之弦。学院还聚焦师德师风监督,拓展师德师风失范信息收集渠道,在校园内设立师德师风失范举报箱、开通电子邮箱、举报电话,建立和完善了干部职工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和信息互通机制等,动态更新教职工廉洁档案,对全院教职工“八小时以外”廉洁自律情况开展监督。在党风廉政意见出具过程中对师德师风失范采取一票否决,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监督常态化长效化。
培育清新的学生群体,打造勤廉“净化器”
学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将勤廉文化纳入教学内容,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教学,以“勤”育美德,以“廉”润心田,让廉洁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勤廉”为主题的师生书画作品大赛,以及班级主题班会、主题手抄报评比、主题读书沙龙和主题团日等活动,并结合学院正在开展的“赣职荣辱,我的责任”主题教育,在学生中开展“九个一”活动,通过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劳动一小时,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学习一句格言警句,每月参加一次读书分享会……培养学生的勤廉意识、勤廉习惯、勤廉作风,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共建清廉的家风家教,筑牢勤廉“防火墙”
学院把家风家教建设作为加强勤廉学校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校园风尚,研究制定了党员干部政治家访实施办法,通过政治家访,重点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和家风情况,督促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自觉营造“八小时之外”的健康生活圈,鼓励家属支持学院工作,做好“廉内助”,当好“监督员”。学院还在节假日向党员干部、教职工和家属发放勤廉短信提醒,以温馨的祝福叠加警示教育提醒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形成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教的意识,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建设文明家庭。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