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李庆报道:百兰村位于信丰县西牛镇西北部,是2022年西牛镇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宅基地改革试点,更是市级第一批红色名村。该村文化历史底蕴浓厚、民风家风淳朴、生态环境优美、村庄规划有序,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居民412户1743人,3个党小组31名党员,辖区面积3.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5亩。
资源优势
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百兰村是红军时期著名的革命圣地。这里是朱德、陈毅、黄祖炎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事革命的实践地,也是红军初创时期党创建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西南大门。百兰村周坪,既是红军在赣南的第一所后方医院所在地,又是红军时期赣南特委及党报《红旗》的编辑部所在地,还曾是中共信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0年8月,时任红二十二军军长陈毅在此创办了红军干部学校,并兼任校长。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百兰村交通便利,X066县道环村而过,距大广复线出口仅7公里,距西牛镇政府和大广高速北互通出口约12公里,距县城也仅有18公里,且周边红色资源众多。同时,西牛镇作为信丰“北大门”,毗邻南康区和赣县区,是多地到信丰的必经之路,也致力于成为信丰红色文旅的必选之地。
产业发展基础坚实。百兰村所在黄泥片素有种植半夏传统习俗,半夏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全镇半夏种植面积4500余亩,主要种植在黄泥片区。其中,百兰村种植半夏年产量约60万斤。此外,百兰种植早稻面积846亩,花生486亩,油茶面积230亩,油菜面积120亩,脐橙面积70亩,农产品种类繁多,拥有坚实的农业基础。
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百兰村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全村森林植被保存良好,山地面积1890亩,森林覆盖率达90%。村内樟树林立、绿竹成林,同时还有松树和桉树生长,植物种类多样;河流如玉带穿村而过,众多水塘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村庄规划错落有序,建筑白墙蓝瓦,院落遍布绿植,尽显盎然生机。
人文历史传承有序。百兰村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洗礼,尤其是陈毅在此创办红二十二军干部学校的宝贵历史,不仅为红军和当地苏维埃政府充实了红色力量,更是在当地群众心里留下了对党信任和支持的烙印,大批群众积极投身红色革命,涌现出了黄祖炎、黄祖波、黄祖友等革命先辈,西牛全镇红军烈士724名,其中百兰39名。
建设成效及后续规划
依托厚重底蕴,打造红色教育研学村。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业团队,对百兰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系统谋划推进红色名村建设。坚持突出主题,以红二十二军干部学校为核心,围绕红色文化主题,不断考证历史事实,打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历史陈列。坚持建设阵地,用好现有红色资源,修复红军后方医院等红色遗存,打造红军操练场、村史乡贤馆、红军食堂、红军广场、红军井等一系列红色元素景观节点,着力建设党员干部开展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研学基地。坚持红色传承,不断挖掘红色历史,培育“红色工匠”,让百兰党员干部都成为“能讲红色故事、能唱红色歌谣、能现场讲解”红色文化传承人,让游客“做红军人、看红军事、读红军诗、吃红军饭、唱红军歌、品红军情”。
抓党建促振兴,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以党建质量过硬行动为总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按照“遵循实际、规模适度、便于服务、有利治理”的原则,突出一个红色主题,推进“333”工作机制,即划分“三色”优治理、评选“三星”树文明、培育“三员”传基因。将全村412户1743人划分成8个网格、40个网格单元,由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常驻队员担任包联干部,从村党员、小组长中择优担任网格长,从入党积极分子、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乡贤等主体中选配网格员,由此在每个网格内组建“一名包联干部、一名网格长、若干名网格员”的管理服务队伍,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优化产业发展,打造集体经济样板村。持续做好农业发展,积极宣传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坚决守住不荒一亩的红线,引进大户、引导农户参与粮食生产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同时鼓励农户种植半夏、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增添家庭收入。积极推进产业融合,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兴办军事夏令营;通过村干部带头表率,筹资建立红军食堂;通过宅基地改革试点,将老旧房屋改造成民宿,促进集体增收。通过服务红色名村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百兰村持续探索多元发展路径,打造一条红色精品旅游路线,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融合,农业产业发展和红色文旅开发齐头并进。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1.6万元。
坚持两山理念,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村。百兰村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后实现了整村亮化、整村绿化、整村硬化。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富有樟树、绿竹的生态优势,把“樟先生”“竹君子”元素融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让游客在林中游玩,陶冶情操,醉在其中。建设军民鱼水台、红军连心桥、亲子互动乐园等,让游客寓教于乐,在游览过程中既感受红色教育,又体验生态休闲乐趣。通过高标准庭院绿化亮化美化建设,构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丰富、村容村貌整洁、农民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