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点题
“中午大太阳时,我看到街上有一些年轻人开始穿春秋衫了,不是说要‘春捂秋冻’吗?”“我爸妈常叮嘱我要‘春捂秋冻’,可我觉得年轻人火气旺盛,‘春捂’应该是老年人和小孩的事情。”近段时间,赣州春光明媚,中午时分室外最高气温接近20℃。民间谚语说“二八月,乱穿衣”,一些市民也询问早春时节要不要“春捂”。赣南日报社民生热线8333666和赣州市“五型”政府建设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平台(赣南日报社问政赣州平台)就如何“春捂”、“春捂”又该注意哪些方面,进行了采访。
现象
年长者较注重“春捂”
“早晚冷飕飕,中午暖洋洋,气温忽高忽低,家里老人常说要‘春捂’,就算升温了也不能减衣物,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赣州市民钟女士说,近段时间,赣州气温明显回升,带来初春暖意,但因为养生理念不同,自己与公公婆婆在孩子穿衣方面总是发生分歧,又想着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所以就依了老人。但在护送小孩去学校的路上,小孩觉得热,便又悄悄地帮他脱掉,反正就把握不了度。
连日来,记者也听到不少市民在议论“春捂”的话题。2月23日,记者在新世纪运动公园、城市中央公园看到,一些老年人穿着还比较厚,活动热了,只是脱去外衣,而公园内的年轻人大多已脱去厚外套,衣着较为单薄。
采访中,大多老年人认为春天需要“春捂”。市民刘大爷表示,“春捂秋冻”是最传统最有效的养生之道,年轻人现在不注意,等老了就会深有体会。
医生
初春要学会科学“春捂”
针对“春捂”的话题,记者采访了赣州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刘瑜。刘瑜告诉记者,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有道理的。“春捂”是指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春捂”也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
刘瑜表示,冬春交替时,市民一定要科学“春捂”,千万不可因天气乍暖就过早地脱下棉衣,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保暖,重点要照顾好“首足”两头,即头颈与双脚,从而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刘瑜认为,科学“春捂”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而定。换季时节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可适当“捂”一会,而中午时刻可适当减衣服。通常来说,同样的环境中,孩子比家长多穿一件衣服即可。
提醒
春季健康还需注意这些
“中医认为四季之中,春季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所以春季是肝气最活跃的季节。”刘瑜说,初春时节,应摄取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瓜果,饮食宜清淡为主,也可适当选用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之物,如枸杞子、山药、百合、白萝卜等。春季日夜温差在8℃至10℃就要“春捂”,晚上睡觉被子要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宜。
刘瑜说,从中医角度看,春季肝火旺盛,尤其要注意养肝护肝,而养肝最重要的就是睡觉。夜里11时到1时,正是肝脏发挥解毒功能的最佳阶段,上班族和老幼人群最好在晚上11时前睡觉。天气晴好时,可根据气温和身体情况,适当到户外活动,一般以散步、走路、打太极拳为主,半个小时到45分钟,达到筋骨舒张、血脉通畅的效果。(记者罗敏、实习生刘迁怡、李紫菲)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