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赣州好多雷电,闪电闪个不停,难道赣州是雷电高密集区?”“我们经常在户外工作,打雷时要注意些什么?”近段时间,赣州市多地遭遇强对流天气,“轰隆、轰隆”雷声阵阵,有市民向赣南日报民生热线8333666和问政赣州平台咨询防雷安全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气象部门。
4天地闪4万多次
4月2日19时39分,赣州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赣州市所有县(市、区)的部分地区有雷电活动,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请广大民众注意防范。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今年3月22至25日,赣州市自北向南经历了一场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局部暴雨并伴有强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根据三维闪电监测网数据,此次过程全市共发生地闪47022次,其中正闪7649次、负闪39373次,最大闪电强度为169.1KA(千安倍)。
据赣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刘键介绍,此次强雷电过程覆盖全市范围,从空间分布及各县(市、区)的平均地闪密度来看,赣州市每平方公里监测到闪电1.19次,最高的为安远县(每平方公里1.91次),其次为全南(每平方公里1.76次);从日期分布来看,3月23日闪电最多,覆盖全市范围;从时段分布来看,以7时至8时、21时至23时为高发时段,其中7时的地闪频次最高,共计4448次。
赣州市雷暴活动频繁
赣州市是雷电高密集区吗?哪些月份雷电活动频繁?哪几个县(市、区)的雷电较多?
刘键介绍,赣州市地处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雷暴活动频繁,年平均雷暴日61.3天,属于多雷区。根据雷电易发区划分,全市以雷电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为主,两者占全市90%以上,遍布全市范围,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5年的闪电监测数据显示,章贡区、赣县区、兴国县、于都县、会昌县、瑞金市、宁都县、信丰县南部、安远县北部等地雷电活动更为频繁。
据不完全统计,赣州市的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3月至9月,其中7月最多,5月次之,近两年全市共收到2起雷击人员伤亡事例报告,均发生在农村。“现在赣州市正处于雷雨季节,雷电活动频繁,人们外出时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雷雨来临之前做好准备,避免雷雨时户外活动和室外作业。”刘键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赣州市设有4个三维闪电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到全市范围的云闪和地闪。根据相关文件,赣州市将推动监测大气电场仪雷电监测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大气电场监测网,加上市气象局正在研发的雷电戒备系统,将进一步丰富雷电监测手段,大力提升雷电监测预警能力。
防雷知识要牢记
赣州市雷电活动频繁,现在又进入了雷电灾害集中期,那么,市民又该如何做好防雷减灾?
“防雷减灾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刘键说,社会公众须提高防雷安全意识,出行前密切关注最新天气预报及雷电预警信息,雷雨天气及时采取科学的防雷应急避险措施,避免和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各界遇到雷电灾情请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协助雷灾调查,查明雷灾原因。
防雷重点单位与雷电敏感行业的企业应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防雷安全责任制度,开展防雷安全自查,加强防雷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防雷减灾意识,减少雷击损失。刘键提醒,防雷装置施工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质量跟踪检测,做到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已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应当进行防雷装置定期安全检测,消除安全隐患,不合格的防雷装置非但起不了防护作用,有时会引雷致灾。当遭受雷击时应及时通知当地防雷监管部门,以便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如果雷雨来临,人们正处户外,那么应注意避免与金属物器接触,避开供电线,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和肩扛金属工具。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远离烟囱、铁塔、电杆等高耸物体。
当下正值春耕春种时节,刘键提醒,雷雨时不要在田间劳作,也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活动,如游泳、划船、垂钓等,或从事水上作业。雷雨时不宜骑摩托车和自行车,打雷时切忌狂奔,应就近寻找相对低洼、干燥、背风处蹲下躲避。此外,在户内也要注意家庭防雷,雷雨来临前要关闭好门窗,雷雨天远离各种线缆和金属管道,不要上网、打电话,尽可能切断家电设备的电源,电脑及家用电器最好靠内墙放置。雷雨时不宜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记者钟清兰、通讯员廖颖楠、孙益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