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赣州卫校中医专业毕业的谢宗万被分配到韩坊中心卫生院工作,院领导为重点培养当时这位稀有的科班生,就将他另外4位医护人员被派到了距卫生院26华里路程的长演村设置的一个门诊点工作锻炼,农村出生的他正式成了一名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在编职工。虽然跳出了“农”门,领取的也是单位发的“国家工资”,但他的工作地点却依然是“开门见大山”的偏僻农村。
一年后,其他4位医护人员先后要求回院部上班,只有谢宗万还在“原地踏步”,没日没夜地守护长演村及周边邻里百姓的健康。为提升医术,他苦读医书、苦练硬功、访遍当地中西名医,很快便成了一名德技双馨的“全科医生”,几年后又晋升为“主治医师”职称。
从那以后,本村找谢宗万看病的人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周边红星、松柏、遇龙、胜利、梅街等村的村民也慕名前来求医问药,被当地村民称为“活华佗”。看到一个个病人从自己手中转危为安,想到村民们对自己的百倍信任和挽留的眼神……这一干就是40个年头,谢宗万从当时的一个“青春小伙”变成了现在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白发老头”。
也许“医生”这一特殊的工作,他们心中能装下千千万万个患者,却难以装下自己的亲人。40年来,他脑子里全装着村民们的健康,他对每位病人姓名和病情都了如指掌。因为病人多、人手少,他不仅做医生还要兼收费和发药,几乎每天都是早上6点半钟上班后,直至晚上半夜将当天的处方录入电脑里才下班上床,连中午也没有休息,他要利用这个休息时间上门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打针送药,天天长达18个小时超负荷工作。为不让病人久等,不讲一日三餐准时吃,有时三餐并两餐或三餐并一餐。他从五十岁开始,就过早地显得衰老,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老一二十岁,并在10多年前就落下了较严重的糖尿病。好心人劝他改行,妻儿也不忍心他如此干下去,常常含着心疼的眼泪冲他抱怨:“看你要把自己累死吗?……”不善言辞的谢宗万只是憨笑,他知道妻子是在心疼自己,但忠孝难两全啊!他唯一的遗憾就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陪伴照顾好家人、教育好儿子,连父母过世都没有及时到场,每每谈到这些,这个倔强的男人总会双目湿润、哽咽失声。
40年来,他文明行医,对症下药,凭良心看病,从不乱花病人一分钱。从电脑查阅他近年来的几千张处方,人均费用只有50元左右。好多年前,松柏村有位70多岁的大爷,在山上吃了很多的野果子致使7天解不出大便,腹痛难忍。谢宗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灌肠治疗无效,只好戴上手套用手从老人的肛门处一点一点地抠出来。没抠10分钟,整个诊察室都臭气熏天,刺激人的眼睛与胃,但谢宗万却全然不顾,坚持了2个小时左右才把大便抠干净。一抠干净,大爷可真有“病去如抽丝”、一身轻如燕之感!立马向谢宗万连鞠三躬:“真是太难为你了,今天没有你,恐怕我这条老命就没了!”。那天谢宗万和护士却一天也吃不下饭。然而,忙了一上午,谢宗万却只收了20元的医药费,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40年来,他奉行生命至上,扶老济困,以真心真情呵护全村老年人健康。“谢医师不但医技好,脾气也好,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来、不管有没有钱,只要找到他,他都会给我们看病。”这里的村民常说,谢宗万是他们贴心的“家庭医生”,只要有个头痛脑热都会首先想到他。“我父亲患有肺癌,母亲得了冠心病,但我们夫妻俩都在广东打工,只好经常打电话给谢医师,请他上门给老人家看病,医药费也是他先帮我们垫付。但他从不向我们催要,也从不收出诊费。因当时还没有微信和支付宝,只有等我们回家过年时才把拖欠的医药费还上,拖欠最多的一次有近万元。”记者翻看了谢宗万那厚厚的记账本,发现,至今他垫付的医药费仍有一半以上未收回,40多年来,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40年来,谢宗万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崎岖的山路上,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深更半夜,只要村民有需要,他就不顾山高路陡,背起药箱就出诊。40年来,累计出诊2万多次、行程14万多公里,却从未收取出诊费和交通费。
每当有人问起他:“你是一个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的临床医生,为什么一辈子守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他却平淡地说:“每当村民生病了,我能够第一时间给他们袪除病痛,让患病的村民得到早治疗、早康复,健健康康的生活。这是我一生守护这里的唯一原因。”
据了解,谢宗万的爷爷谢余询是一位红军战士,早年在赖传珠(开国上将)等革命青年的感召下加入党组织和红军队伍,之后又参加了著名的大埠起义,1928年3月22日,在夏湖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激烈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5岁。爷爷的坚定信念、胸怀理想、不畏强暴、百折不挠、忠诚为民的革命精神在谢宗万幼小的心灵开始萌芽,爷爷是他一直学习的榜样,使他成为红色基因的忠实传承者,也成就了谢宗万40年医心向党,方得始终的坚守。在他无怨无悔的呵护下,使长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全村人口310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14人,70岁以上老人268人,90岁老年人19人。2015年,谢宗万被评为“赣州最美健康卫士”、2016年入选“赣县好人”、2021年入选大江网年终特别活动《江西2021 平凡的人总是给人最多感动》;他的感人事迹受到了央视农业频道的关注,于2022年7月,派出采访组以一周时间跟踪采访谢宗万为民行医的全过程;2023年5月,《赣南日报》版面头条进行了专题报道,《学习强国》中央、省、市平台均先后刊载。2022年谢宗万光荣退休了,但村里的老百姓却舍不得他走,镇卫生院还是决定把他留下来继续发挥余热。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