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匡啸报道:7月7日至7月10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以红为弘,以硒为希,铸就乡村振兴新道路”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潭头村开展系列调研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举措,观察乡村发展动态。
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位,红色乡村展现新风貌
走进潭头社区,小桥、池塘与周围白墙青瓦的民居交相辉映,有着一种别样的乡村风韵。“2012年前,池塘周边全是低矮的牛猪栏和厕所。”潭头村村委会副主任刘锦华回忆起从前的潭头村,“但是多亏了政府对于革命老区的关照,潭头村逐步拆除了栏杆,改造了土坯房,村子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了。”2012年推出的土坯房改造计划让潭头村的村容村貌有所改观,村子开始对公路排水绿化等方面进行初步规划。直至2015年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潭头村借助政策东风对水路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造升级,村子变美丽了,居民幸福感提高了。
村企共建打响富硒品牌,潭头村民脱贫致富
潭头村的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良好。据深圳茂雄公司驻潭头村负责人介绍,目前潭头村村民主要通过参与农村合作社或者承接企业订单的方式参与建设、打造当地的富硒产业。除却地方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与技术支持,潭头村村民还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共同创建潭头村美好的未来。大约有70%-80%的村民参与到潭头村富硒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去。潭头村还有着更远大的目标,据悉,依托中央彩票公益金的五千万资金,潭头村全力推动当地富硒农业全过程机械化,以科技为乡村振兴赋能,做好、做大、做强潭头村富硒农业。
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文旅,旅游业发展现状喜人
潭头村依托当地红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展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研学、休闲采摘等特色旅游项目。有着53年党龄的孙观发老人讲述起潭头村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旅游合作社下面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富硒食堂,另一个是民宿。老百姓入股自己当老板。”当地负责人表示,如今潭头村村民纷纷入股村办旅游企业,每年每户能收到800-1000元的分红。潭头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喜人,村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也更甜了。
文明乡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百年老村面目一新
每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那一天,潭头村村委会邀请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聚餐,且询问他们的生活上的困难并予以最大的帮助。近几年来,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素质也提高了。比如,看见村子中出现的垃圾都会主动将其投至公共垃圾桶中。此外,大操办、高价彩礼等传统陋习也一并废除了。在与潭头村留守儿童的采访中,调研团队了解到潭头村时常会举办集体观影活动,每年5月20日还会举办庆祝活动。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民的生存现状牵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弦。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以红为弘,以硒为希,铸就乡村振兴新道路”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中,通过走访当地居民、采访当地负责人、体验富硒农业生产生活等方式,多方面了解于都县潭头村脱贫致富之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振兴不只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有着乡风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将调研实践中的所思所感所想化为前行的动力与方法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