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赖雅慧报道:赣州一中历史社成立于2015年,社团性质为学术类社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历史交流平台的构建和历史知识科普,为社员提供优质的社团服务,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与交流,积极进行各项社团建设。
时光匆匆,这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中,历史社在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同学们在每期社团活动中,也收获颇多。
“触摸”家乡历史,感知优秀文化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载体。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赣州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学期,历史社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赣州一中附近的福寿沟博物馆。
一座福寿沟,千年治水城。福寿沟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地下排水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用独特的展厅布局和多媒体呈现方式,生动全面地展示了赣州福寿沟的修建背景、系统构造、运行原理等。馆内地下一层还展示了一段已挖掘的福寿沟遗址,目前仍在正常使用中。历经近千年的风雨,经过数次修缮,虽受“排水渠道损毁,连通水塘减少”等因素之困,如今的福寿沟仍在造福赣州老城区居民,护佑千年赣州城。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近距离的聆听“历史”,触摸“历史”,感受“历史”,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历史文化大餐,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赣州璀璨的历史文化。
探寻家乡历史,品味家乡文化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家乡历史,提高对家乡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本学期,历史社举行了一期“探寻家乡历史,品味家乡文化”手抄报活动。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同学们寻找资料,掌握了搜集信息的方法,学会了全面的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同学们的作品内容丰富、鲜活灵动,充满无限想象力,这些精美的手抄报,体现了同学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提升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家国情怀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探寻历史趣味,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本学期,历史社举办了以一期“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讲历史故事活动。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都精神饱满、仪态大方。精彩的故事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言,将每位同学都带到了浓浓的故事氛围中。
通过历史社成员们充满激情的讲述,似乎穿越了时光隧道,一个个熟悉的历史人物的面孔活灵活现。
传承中华文明,争当时代先锋
为提高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本学期,历史社开展了以“传承中华文明,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历史学科知识竞赛。
活动现场,同学们思维驰骋,遨游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活动,同学们拓展了眼界,提升了学科素养。
历史社让同学们可以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真正走进历史,爱上历史,在历史社团课中收获属于他们的精神感悟与快乐学习。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