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人梯 厚植“青苗”沃土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邵应花,刚入职校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缺少学习动力,她坚持“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邵应花善于在课程教学中引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破解难题。当学生问“什么是编译”时,邵应花说:“假如计算机是老师我,高级语言是你们的方言,机器语言就是普通话。老师不懂你们的方言,如何执行你们用方言下达的指令呢?那就需要将方言(高级语言)翻译成我(计算机)能听懂(执行)的普通话(机器语言)。”邵应花用简单的比拟让学生豁然开朗,很多学生都说,“邵老师的教学方式,让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知识的我们很快克服了畏难情绪,从而喜欢上计算机。”
除了学生的学习,邵应花还特别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旦有学生心情不好,或生活困难,或生病了,邵应花都能第一时间关注到。她还记得第一次遇到学生晕倒的情况时,虽然心里很紧张担忧,但她仍然镇定将学生迅速送往医院,不仅垫付医药费,还悉心陪伴在旁,直到学生家长从乡下赶来。
数十年的教学生涯,邵应花陪伴了一批批孩子成长,又送走了一批批技术能手。从她手中教出的学生,不仅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技术娴熟,还具备了高品质职业素养。邵应花一直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始终聚焦核心素养,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技术课程既教书又育人。2022年9月,《江西教育》对她的教学经验做法进行了刊载。
立足创新 引领“职教”新风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邵应花不但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也非常注重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这些年来,她带领着团队在教研教改和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2013年底,邵应花作为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网络研修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团队完成了网络研修工作室建设并通过了省教育厅认定。此后几年,邵应花主持的研修工作室承担了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任务,同时在本校教研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建设、应用和推广实践与研究报告荣获2018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1年,由邵应花领头建设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江西省工会命名为“邵应花名师工作室”。同年,邵应花被赣州市教育局遴选为第三批中小学(首批中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团队成员选自赣州市各县(区)中职学校的15名骨干教师,他们聚焦中职课堂,进行教研教革,示范引领各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此外,邵应花主持的校级课题《打造“种子嵌入式”团队》,研究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发展中心立项课题《“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应用和保障”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3年2月,邵应花负责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课程被省教育厅认定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融合,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模式。邵应花本人更是因教学创新能力突出,被赣州市教育局聘为市教学能力大赛唯一一名中职教师评委。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如今,已到知天命年纪的邵应花仍以每周16节正课,加8节早、晚自习辅导的教学工作量站在三尺讲台,她用“春蚕”意志诠释着毕生热爱,以“蜡炬”精神为职业教育添砖加瓦。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