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宁儒、熊建员、李佳婧报道:在大山上“掏洞”,让千百年稳定的山体不会引起坍塌?几十米高的桥墩浇筑后里面的情况怎么样?……
江西省重点工程遂(川)大(余)高速隧道自动化在线监测、爬墩机器人等多项“黑科技”,为路基、桥梁和隧道进行做“CT”,及时消除“病灶”,确保遂大高速工程“强身健体”。
自动化在线监测隧道“一举一动”
一块深埋于山体之中的岩石,当突然遭到外力扰动,岩石间的水、泥在隧道的开掘面“破土”而出,这可怕的一幕便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突水突泥、坍塌。
遂大高速全线共有隧道16座总长29120米,占全长127公里的23%,在这样的项目强化科技手段预警,对隧道安全掘进很有必要。
遂大高速采用了隧道结构健康自动化监测系统,在五指峰隧道进口端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数据接入到采集设备,采集设备初步运算后通过5G无线网络将数据输出到云服务器,全天候监控隧道的“一举一动”。
从事多年检测的章游斌介绍道:“这个自动化监测,通过数据可以判断出变化趋势。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提前判断隧道结构各种状况,及时提醒施工方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防止灾害的发生或扩大。”
此外,上海同济大学朱合华院士团队与遂大高速合作,利用5G数字化信息技术,远程为隧道地质进行“把脉会诊”,为隧道掘进保驾护航。
爬墩机器人为桥墩“把脉问诊”
一个智慧检测“黑科技”机器人如同蜘蛛爬墙一样,轻巧地爬上了十余米高的桥墩,从上到下对桥梁墩柱进行做“CT”。
长期以来,针对高墩柱桥梁的检测,主要通过无人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部分观测部位难以检测,病害部位图片采集和识别精度下降,尤其是对几十米高的墩柱,存在一些“检测盲区”。
而遂大高速引进的爬墩检测机器人在检测时,地面检测人员通过无线遥控控制台控制机器人爬升,到达预定高度后停机驻留,开启钢筋扫描仪环形扫描模式对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此外,在爬升过程中,机器人携带的高清摄像头对墩柱外观进行影像捕捉,经过数据分析判断桥墩内部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爬墩检测机器人以“机器人+高位检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病害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爬墩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可达每分钟10米,具有病害精准识别等功能,能够全覆盖、无死角地对桥梁墩柱进行检测,突破传统桥梁检测“盲区”,彻底解决了高墩近距离观测墩柱混凝土病害、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两大技术难题。
全天候智能监测防高填方“变化莫测”
遂大高速项目穿越赣西南山岭重丘区,高边坡、高填方密集。据统计,遂大高速全线高于40米以上填方有28处,在崇义境内的C1标最高路基填方达72.3米,是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最高填方。
建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目的在于确定边坡结构的安全性,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有效监控,很好地解决了目前传统借助于便携式仪器测量中的不足,通过传感设备智能化地感知结构物信息。并且能够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当结构物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通知相关管理人员,确保高填方路段填筑安全。
为控制路基施工质量,减少工后沉降,遂大高速还在高填方路段设置沉降观测点,布设于路肩、中分带上。
遂大高速是一条桥隧比高的高速公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守护着项目建设顺利建成通车。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