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萍乡 新余 鹰潭 赣州 宜春 上饶 吉安 抚州
   县市区共青城 | 进贤 | 吉水 | 南康 | 永修 | 南昌县 | 万载 | 安义 | 新建 | 永新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赣州频道  >  赣州教育
赣州一中地理教研组开展研学活动
2023-11-24 10:58:32    来源:大江网
编辑:王盛泉    作者:曾辉
字体:   | 赣州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18507970533
赣州新闻热线:18507970533 网上曝料QQ:1342680324 站长:王盛泉(13803589582 )

  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曾辉报道: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丰富学生校外活动课程教育,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11月22日,赣州一中地理教研组在魏家大院(客家文化博物馆)开展“访魏家大院 探客家文化 植客家精神”主题研学活动,活动由高二年级黄健华老师主持。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次活动采用了学生分组对抗、抢答积分的形式。同学们五人成组,以研学思考问题为引,将所见所感与地理知识相连,在探究客家民系形成、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的过程中感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客从何来——探客家民系形成

  客家民系是在迁徙中诞生的汉族支系,先民们在战争、灾害中被迫迁徙,征服群山、远渡大海,在山多地少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实现蜕变。通过观看视频和组内交流讨论,同学们了解了源远流长的客家迁徙历史,在地图上标识出了几次大迁徙的路线图,并总结出了五次大迁徙的影响因素。几千年的客家先民漂泊史,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客家”一词的历史内涵,也感受到了客家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客居何处——析客家围屋智慧

  青砖灰瓦的围屋建筑,不仅有美学价值,更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客家人的家园和凝聚力的象征。结合研学问题思考,各小组从布局、建筑特点等方面剖析了围屋与地理环境、客家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魏家大院的“天井”“池塘”“马头墙”等设置,各组同学充分发挥想象,从功能用途、“风水”文化等多个角度展开了讨论。在思考和交流中,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关系的认识,更感受到了客家先民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

  山花烂漫——赏客家文化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千百年的迁徙和开拓历史中,客家人在南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并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结合魏家大各展厅内的实物、图文资料,同学们分析了客家饮食、客家服饰、采茶戏等客家文化载体背后蕴含的地理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教师补充,同学了解到了客家先民在迁徙文化及山区耕作环境下创造出的具有多元特点的文化。朝夕相处的客家方言、食物背后蕴含着的是客家人的独特智慧与魅力,这是独属于客家人的烂漫!

  薪火相传——促客家文化发展

  千年以前,中原先民翻山越岭来到南方,作为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特立卓行的客家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使得客家人的传统渐趋淡漠,但“客家”仍有大量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遗产值得挖掘和传承。如何推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与人文地理所学知识,从政策、宣传、传承人培养、文化旅游等多角度对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建议,并结合政治学科知识,提出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黄健华老师对此次研学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各小组进行了表彰。

  研学终有时,学习无止境。本次魏家大院研学实践,不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更是对本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的一次尝试,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点击排行
中国人保

稿件请投:1342680324@qq.com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新闻热线

主编:王盛泉 13803589582
手机:18507970533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微信爆料:13803589582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