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温琰报道:2023年,赣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以“科学监测、服务公众”为指导思想,围绕推进新时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监测评价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坚持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履行监测评价职责,加强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多措并举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023年全市收集上报四项监测报告共25574份,报告总数占全省总数的1/5,各项监测报告总数均排在全省首位,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用妆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2021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优秀基层监测机构”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获评“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持续巩固“一体两翼”格局,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多年来,监测中心积极建立与卫健部门的联动机制,通过联合督导、联合推进、联合通报和联合办会等形式,与市卫健委联合推动赣州市医疗机构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合力提升赣州市医疗机构监测能力水平。
联合督导:2023年监测中心与市卫健部门药械质控中心联合成立由100多名药械专家组成的60多个督导组,对赣州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药械不良反应/事件上报工作现场督导检查,充分发挥了医疗机构上报主渠道作用,推进监测工作进阶式增长,有效促进赣州市药械化监测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联合推进:2023年监测中心与市卫健委联合召开了市直(驻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推进会,要求医疗机构要落实好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强化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机制和能力建设,按照进度管理,落实临床医生报告的主体责任,牵头科室强化督导,分管院长定期调度,建设人民满意医院。
持续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监测能力
监测中心已连续8年举办全市二级(含以上)医疗机构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业务能力培训会,累计培训基层监测单位和医疗机构近千家,参训人数超万人次。此外,每年安排业务骨干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和监测单位,针对性地开展业务能力培训,持续提升医疗机构监测能力和水平。
督促辖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主体责任
监测中心持续督促辖区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主动履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职责。
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凝聚监测评价共治合力
监测中心深入社区、医院、学校、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用药月”“医疗器械宣传周”“5·25爱肤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抖音直播、科普讲座、专家义诊、实验室开放日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赣州市公众对药械妆安全使用的认知水平,为赣州市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强化风险预警研判与处置
监测中心积极开展不良反应/事件调查处置工作,为有效控制药械风险发挥重要作用。药品方面,对“碘海醇注射液”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严重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评价、抽样、检验并完成调查报告。器械方面,分别对“PTCA导丝”“超声切割止血刀”疑似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严重报告进行调查与分析工作,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提供了依据。
下一步,监测中心将积极落实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虚心学习,认真吸纳,完善提升,持续推进“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建设,不断提高监测业务能力和水平,争取各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持续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用妆安全。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