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肖宝光、钟小明报道:近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3年度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目标管理考核结果,赣州市生态环境局排名全省第一,实现“三连冠”。
赣州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章贡、崇义、上犹、赣县、于都、石城生态环境局获评“全省生态环境系统2023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全面实施美丽赣州建设行动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统筹推进党的建设、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美丽建设,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生态环境质量交出高分答卷。实现了“四个100%”,即中央层面各类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率100%;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取得了“八个全省第一”,即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目标管理考核总分第一;生态质量指数(EQI)全省第一;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全省第一;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全省第一;争取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全省第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案数量全省第一;生态环境部采用政务信息数量全省第一;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全省第一。
全系统上下喜获众多桂冠荣誉。赣州市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优秀”,市生态环境局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实现“三连冠”,荣获赣州市服务双“一号工程”先进集体,获评全市打造模范机关“先进单位”。阳明湖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南县获评国家、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石城县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安远县、大余县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上犹县、瑞金市泽覃乡被评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多项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赣粤两省成功签订第三轮东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美丽赣州建设工作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作经验交流,《赣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成立环保产业协会、建立环保社会监督员制度等经验做法获得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高度认可。
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大提升。综合执法支队再获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通报表扬,陈莲花、陈锋2名同志获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石城生态环境局赖丽琳获评“江西最美环保人”等等。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美丽江西、美丽赣州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处理好“五大关系”,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美丽赣州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赣州样板”。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