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陈峰报道:近日,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交流研讨会在赣州市兴国县举行。江西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院、江西金达地矿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兴国县区域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作为典型项目在大会观摩研讨。
就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要求要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针对我省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短板弱项,扎实做好巡排查,落实管控责任,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力度和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推进新增国债支持地灾防治项目落地实施,以“大抓落实年”的作风和拼劲,盯着项目干,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
要牢固树立“四季防地灾”理念。在严峻的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下,全省各地要提前部署、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一定要克服“非汛期无地灾”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树牢“四季防地灾”理念,针对性强化部署,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继续加强巡查排查,会商研判、预警预报等,确保毫不松懈地落实好地质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要持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各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地质灾害防治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风险等级和施工条件科学开展综合防治。积极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推进地质灾害风险精细识别及动态管控,推动防控重点由“隐患点”向“隐患点+风险区”转变,充分利用省地质局专业技术人员力量,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质量,最大程度实现专项资金的防灾减灾效能。
会上,各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九江市应急管理局、厅属相关单位,省地质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单位就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举措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并到“兴国县区域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实地观摩调研。
“兴国县区域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于2021年12月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准立项,概算总额267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672万元。项目主要是在潋江、长冈、高兴、永丰、隆坪等5个乡镇236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其中工程治理点12处,简易治理点195处,避险搬迁点7处,普适性监测点20处,由江西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院、江西金达地矿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实施。
该项目实施的3个亮点备受关注。
多方参与的治理维护生态
为提高社会和群众的参与度,治理工作采取政府和群众共担的方式推进,政府出资90%+、群众出资10%-。群众出资可以用参与施工治理的工时和提供工作人员的食宿相抵,且根据群众的困难程度分为10%、5%、0%共3个档,充分赢得群众支持。当地群众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也了解和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从中学到了部分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对后期维护有较好的帮助,治理工作实现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效果。
可复制的简易治理模式
根据2022年9月调查,兴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913处,但全部为小型地灾隐患,达不到现行规范治理的立项条件,却又直接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上级自然资源系统组织领导下,江西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院、江西金达地矿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了区域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总结出削方减载+截排水+复绿等组合的岩浆岩类治理模式、“削方减载+锚固+截排水+复绿”等组合的变质岩类治理模式、“支挡+截排水+复绿”等组合的红色碎屑岩类治理模式,总结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简易治理模式,“花小钱办大事”,为其他类似地质状况治理提供了有力借鉴。
较好的地灾防治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既有它的专业性,也有它的普适性,江西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院、江西金达地矿工程有限公司创新推动“治理+地质灾害科普文化长廊”治理理念,全面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水平。在永丰中心小学,教学楼后坡通过治理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创新性建设地质灾害科普文化长廊,结合科普宣传让学生认识地质灾害,了解地质灾害避险常识。学生带动家庭,大幅提升地质灾害宣传力度。
“崩岗滑坡泥石流,靠山房屋常遭殃……党的政策立新功,地质灾害防治有成效……打雷下雨心不惊”在永丰镇里垇村,当地群众用创作并传唱一首有关地质灾害治理的山歌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传播。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