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陈信甫、卢井崽报道: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进百家门、结百家情,频访民情、广听民意,是他的工作常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促进农民增收,增进民生福祉。他就是赣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信丰县小河镇小河村支部书记王献德。
紧盯群众衣食住行,精准发力做好帮扶
“王代表非常关心我们困难群众的生活,经常都看到他到村里各家各户走访,2023年年初来到我家时候就房子里里外外地看了个遍,随后告诉我们这房子有安全隐患,住着不安全,现在政府针对重点对象有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可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在他的再三鼓励下,我们决定原址拆旧重建,到后面的建房审批和补助资金申报也是一直为我提供帮助,要不是他我现在都还居住在原来的危旧土坯房里呢。”小河镇小河村村民王家仁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道。
为了让高校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各类人员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王献德积极响应“春风送岗”行动,与村组干部一起下组入户宣传用工动态,了解村民就业需求,根据应聘者需求为他们联系相关企业,发挥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据悉,近两年来王献德代表参与对接送工140余人,帮助110余人实现家乡稳岗就业。
“当一方代表,服务一方百姓,现在政府的政策很好,我们要宣传好,执行好,很多问题都能有效解决,老百姓也会记得你的好。”王献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2021年以来,在乡村振兴发展的推动下,小河村水、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也逐渐焕新,如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问题一直记在王献德心头。
通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乡贤的引荐,王献德先后到浙江、江苏、广大等实地考察情况,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路径。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王献德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贷出了第一笔乡村振兴贷49万元,入股上市公司江苏立华牧业,并积极向上争取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入股小河康源生态养殖场,现在每年养殖场销售额超300万,净盈利30余万。同时,结合实际,发挥本地甘蔗种植的优势,充分整合各类资金筹办了小河镇古法红糖作坊。为了扩大影响,提升销路,王献德通过和村两委干部商量谋划,巧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媒介加大宣传和线上销售,现在“小河红糖”俨然已成为当地特色被大众知晓。
在王献德的带动下,小河村产业路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从2021年的30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64万元,村“两委”成员斗志昂扬,干事创业的韧劲更足了。
“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不就是把基层群众最真实的意见建议提出来并跟踪落实好。今后我将继续心系民生了解民情,让群众的呼声得到回应,时刻体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责任心,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王献德代表坚定地说道。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