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谢京报道:走进兴国春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30多项专利证书和20多件文创产品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脑海里闪出一个疑问——一个县级文化科技企业为何有如此大的科技研发力量,并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
兴国春天文化有限传媒公司是一家以文化旅游服务、文创产品开发、非遗项目开发、印刷出版加工、景观与文化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新型文旅工融合发展的文化科技企业。近年来,该公司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认真奏响“聚智引才、招贤纳才、育苗培才”人才工作三部曲,以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重点,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抓实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聚智引才 点燃创新引擎
近日,兴国春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才工作部奔赴重庆、南昌等高校推介兴国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及公司优势,成功签约引进博士若干名,为公司发展增添活力。“我将发挥自身优势,尽己所学,竭己所能,为兴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新引进的黄阳彦博士在座谈会上表示。
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该公司勇于科技文化创新,先后与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环境工程学院、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极大增强企业活力。
2022年3月,兴国春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批准成立,引进汪春翔、钟福民、饶先发等博士,为公司创新发展再添智慧和力量。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依托赣南深厚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资源,重点研究、开发、制作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新意、可视可听的文创产品;同时,对长期困扰日常生产的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益。
人才聚,事业兴。博士后实践基地的成立,给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泉活水”,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公司董事长杨鑫高兴地说:“2023年,博士后实践基地成绩喜人。这一年,《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等文创产品一投放市场就热销,并被列为赣州市外宣文创产品;这一年,我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4项。更为可喜的是,博士后实践基地良好的研究氛围引领员工自我加压,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招贤纳才 激发非遗活力
兴国是客家民系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非遗丰富。如何有效传承和弘扬非遗,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深深困扰着杨鑫。
为破解这一难题,公司主动拜访当地的知名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聘请梅甲祥、潘毓祥、姚荣滔等文化学者为公司研究专家,致力于兴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情况下,公司投资千万元兴建了全省首个省厅备案、赣州市首个由民营企业投资运营、聚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规模最大、展示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传承人员最集中的大型展馆——兴国县非物质文化博物馆,为研究客家非遗夯实了基础。
人才,创新发展的基石和源动力。在公司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下,非遗传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以动态体验为主的非遗博览馆顺利开馆,分设文创工坊区、美食工坊区、山歌演艺区、客家服饰展示与加工区、传习培训区等,常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供市民免费参观体验;“兴国鱼丝”“兴国倒蒸红薯干”“兴国米酒”“兴国古法榨油”等生产性保护基地相继建立,在振兴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兴国鱼丝、兴国倒蒸红薯干工坊都已列为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名录。工坊的引领、示范,有效地带动了兴国县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长冈乡、崇贤乡50多户红薯干种植大户通过与工坊合作,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单项户平增收1万元以上。”红薯干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工坊负责人杨利发自豪地说道。
育苗培才 增强发展动能
发展的关键在人。兴国春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始终践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春天”人才培养观,既抓“外引”,又出实招着力提高公司员工整体素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杨鑫深谙此理。他常常说:“要管好公司、带好员工,不仅要懂管理,而且还要成为公司业务知识的行家里手。”尽管公司事务繁杂、工作十分繁忙,一有空杨鑫就研读兴国山歌、非遗、红色历史和管理类业务书刊。他每年都要放下工作,走进高校“充电”。近年来,他先后走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研修学习。“高校不愧是知识的殿堂,听大咖上课如沐春风,每次学习都收获满满,既丰富业务知识,又提高管理能力。”杨鑫表示。
定期组织员工外出考察学习是“必修课”。该公司先后组织员工赴福建、新余和赣州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学习新经验、新技能,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负责组织2024年赴寻乌县考察学习任务的公司支部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外出考察是一场放松身心之旅,更是提高技能的学习之旅。一方面学习他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激发员工潜能,在开发红色文创、传承非遗上勇争先、善作为。”
一走进““江西省十大秀美乡村”龙砂村,就被村“善”文化主题广场所吸引,绿树成荫、廊桥曲折、荷叶亭亭、花团锦簇、蝴蝶飞舞……漫步其中,美不胜收。这是兴国春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工匠精神,绣乡村美图”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公司日常采用专题培训、员工自学、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见证。
刚接手这个项目,大家都感到茫然,不知如何着手。该公司领导知悉后,立即组织乡村规划专题培训、指导员工自学、周一例会交流学习心得、遇到难题集体攻关等方式来提升员工专业知识。通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如公园般的乡村广场呈现在人们眼前,得到当地老表的纷纷点赞。员工们也收获颇丰,有的学会了画设计图、有的学会了画施工图、有的学会了做工程预决算……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为激励员工自我成长,该公司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龙头,正致力于《在新时代如何利用红色文创传承红色精神》《苏区精神与新时代经济发展研究》等4个课题研究,引领全体员工往前走,走得更远,更高,更好!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