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谢昌炳报道:“哎呀勒,月光光月华华,我同妈妈擂擂茶,嫩茶芝麻慢慢擂,清香飘过千万家……”近日,3000多名中小学生走进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遗工坊,开展“非遗体验·不一样的思政课”活动。
兴国传统曲艺传习区热闹非凡,气氛热烈。声声“哎呀嘞”如天籁之音在非遗大讲堂回响,高亢嘹亮的唢呐声曲调优美,“三下蹭”鼓点分明、震耳欲聋、气势恢宏,龙灯灯彩龙头跃起、龙身腾舞、龙尾左右摆动……同学们分组学唱兴国山歌,体验均村“全堂吹”和灯彩活动。“这龙腾虎跃的身影、阵阵愉快的笑声,是兴国传统曲艺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全堂吹’和灯彩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协调并进的精神。”兴国县非遗专家潘老师说道。
兴国红曲米酒是该馆非遗工坊近期首次实验酿制成功的非遗创新产品。兴国客家米酒非遗传承人黄师傅详细地给同学们介绍红曲米酒实验过程、创新点及未来发展规划。来自兴旺职校的李珂同学颇有感触地说:“非遗工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职校学生,我们要学好基本技能,学习工匠精神,不断追求卓越!”
非遗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理解劳动的价值。在文创工坊体验区,工坊负责人首先细致讲解陶艺、木艺和兴国雕刻等传统技艺的起源、发展、制作技艺和操作事项,接着分组活动;陶艺区,孩子们揉泥、拉坯,看到自己心目中的造型完成后欢呼雀跃。木艺区,小组比拼木艺制品安装;你一言我一语,小锤小斧螺丝刀齐上,一件件完美的木艺制品安装成功,获胜者喜笑颜开。技能,让劳动教育更有温度。
作为兴国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挖掘资源优势,设计了非遗美食工坊体验、非遗文创工坊体验、兴国传统曲艺传习等六个体验课程,为孩子成长赋能添彩。赣州市人大代表、该馆负责人杨鑫说:“非遗体验,寓教于乐,既可进行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又可培养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坚定文化自信,是一堂不一样的思政课,是有厚度、有温度的思政教育。”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