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 李道春)安远县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历史机遇,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创新“南融北联服务本地”新模式,强化联合办学和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引导中职学生实习就业“留赣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现代职业教育“赣南高地”。
“南融北联”转化办学理念,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新格局
安远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转化办学理念,推进“南融北联”,加强与大湾区学校深度合作,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新格局。优化职教办学环境。深圳市远恒佳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赣州远恒佳职业学院;投资2亿元建设安远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安远中专与深圳保安职业技术学校签署对口帮扶合作协议。
构建校企联动机制,与安远可立克电子有限公司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基地的建设即能满足数控技术、电子技术专业实训的需要,又能为企业技师与专业教师有效衔接建立通道,同时还能为县域企业用工提供岗前培训,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前往实训基地参与产业生产与项目研发。
长学制办学成效显著,安远中专与江西现代职业学院签署了一体化长学制培养协议,与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签署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对口共建安远中等专业学校实施方案》,与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签订了旅游管理专业长学制联合培养协议;安远应校与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赣州开放大学等高职、高校开展3+2长学制等办学合作;还与省市十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升学对接合作;远恒佳现代产业学院与南昌工学院、江西飞行学院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南融北联”坚持改革创新,打造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强动力”
通过深入珠三角12个企业、6所职业院校,江西省内的21个企业、10所职业院校走访调研,安远职业教育坚持“南融北联”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师生素质,打造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强动力”。推进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标准,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优化教学实践环境;同时,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开发了针对性、实用性强、效益高的校本教材18本,其中《安远三鲜粉名小吃》培训教材被社会各界广泛应用,经营店遍及大江南北。
建立校企领导教师交流机制,打通多方交流合作渠道,安远中专与深圳保安职业技术学校签署对口帮扶合作协议,与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签署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对口共建安远中等专业学校实施方案》协议。选派8位专业带头人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选送了66名教师,128名学生分别到深圳保安职业技术学校、江西现代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参加技能集训班,近3年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教师数达专业教师数的28%以上。同时学校聘请40名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占比32.78%。
搭平台强素质,安远中专在深圳保安职业技术学校的直接帮扶下,派出102位教师参与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跟班学习,助力“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由原来的28增至94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专任教师比例提升至77.04%。安远职业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特级教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学科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各1人,建有7个精品课程教学工作团队和一个“邵应花劳模创新工作室”。
“南融北联”服务本地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服务学生就业新机制
为紧扣江西省“1269”、赣州市“7510”和安远县“4320”行动计划,安远县职业教育“南融北联”,积极服务本地建设,通过“管理留人、技术引人、技术引人”途径稳住实习生服务本地,为企业提质增效见成效。引导中专学历教育毕业生在本地就业,今年安排学生在县内企业实习660多人,引导毕业生本地就业180多人,掀起毕业生“留赣干”热潮。
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安远中专创办安远县三鲜粉师傅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建安远产城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和婴幼儿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立了安远县电子商务学院,并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长期面向社会免费开展安远名小吃、电子商务、中西面点等培训,2022—2024年期间,培训学员总数达到5478人,成为城乡社区教育中心。
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安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伟昌丰、得辉达、微电、可立克、盈福等10多家企业合作,创立江西微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得辉达(赣州)科技有限公司、伟昌丰电子有限公司、可立克电子有限公司等品牌企业(头部企业)的培训基地,为企业员工提供岗前培训,三年累计培训企业员工达2300人,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为本县引企、稳企贡献了安远职业教育力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