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嘞,我送阿哥当红军哎,革命道路要认清,豪绅地主剥削深,穷苦百姓盼翻身;哎呀嘞,我送阿哥当红军哎,杀敌战场要英勇,消灭反动恶势力,迎来天下处处春……”
近日,在兴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山歌大舞台上,婉转悠扬的歌声徐徐传出,萦绕场馆。该馆负责人、兴国山歌传承人杨鑫正手持话筒,为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的学子们逐句教唱这首新创作的红色山歌——《我送阿哥当红军》。唱罢,他又满怀深情地说:“要让年轻一代从歌声里触摸历史的温度。”这样忙碌而充实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杨鑫的生活中上演。他全身心投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事业中,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兴国县文化底蕴深厚,但大多数文化瑰宝散落民间,需要有人将它们‘打捞’起来。”带着这份强烈的使命感,杨鑫带领团队积极深度参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示范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建设。他们整合兴国本土红色文化、客家民俗文化、书画文化等丰富资源,先后建起兴国县廉政文化教育馆、兴国县非遗博物馆+ 体验馆、红色民俗收藏馆、兴国县将军书画院和兴国春天图书馆等多个场馆,成功打造出集结展示兴国“红、古、藏、廉、书”的文化矩阵,杨鑫亲任“总馆长”。这些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文化空间,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已然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活态课堂”。
在杨鑫看来,文化传承“既要守住老手艺,更要蹚出新路子”。他积极探索非遗活化利用的创新路径,全力做强“非遗+”品牌。通过巧妙借助非遗技艺,为乡村振兴赋能,杨鑫创办了兴国鱼丝、倒蒸红薯干等非遗工坊。工坊的良好运营,不仅让非遗技艺得到更广泛传播,还带动周边6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上万元,成功实现了从“指尖技艺”到 “指尖经济”的华丽转变。不仅如此,杨鑫还大力推动文化的跨界融合,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非遗的血脉之中。他研发生产了“革命理想高于天”“模范兴国”等二十余种兼具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的红色文创产品;精心出品了《山歌里的兴国》《马前托孤》等一系列红色山歌,用悠扬旋律传唱红色故事。同时,开发出“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书法纸扇、镇纸和手卷等十多种特色旅游产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兴国县的故事得以更广泛地传播,红色精神也在新时代得到更有力的弘扬。
从濒临失传的老技艺,到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从田间地头的兴国山歌调,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杨鑫用心用情谱写着“传承+创新”的动人双重奏,唱响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乐章,为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着文化力量,让兴国县的文化名片愈发耀眼夺目。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