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是第11个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带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考量,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参照国际通用诊断标准,如《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 5)与《国际疾病分类》(ICD - 11)。
躁狂发作: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特征之一。在躁狂状态下,患者持续至少一周(或严重到需住院治疗则不限时长)表现出异常高涨、激昂或易激惹的情绪。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三项及以上: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甚至出现夸大妄想,比如认为自己拥有非凡能力、财富或地位;睡眠需求显著减少,有时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却依然精力充沛;言语增多,语速加快,话题跳跃,旁人难以打断;思维奔逸,想法如脱缰野马,一个接一个;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而频繁转移注意力;行为活动增多,可能盲目开展新计划,比如突然投资大量资金创业,或疯狂购物;追求享乐,行为鲁莽不顾后果,像进行高危性行为、毫无节制地挥霍钱财等。
抑郁发作:抑郁发作同样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患者至少两周持续出现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愉悦感。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五项:显著的体重变化(增加或减少),或食欲明显改变;睡眠紊乱,表现为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如坐立不安、不停地踱步,或者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疲劳或精力减退,即使未进行体力活动也感到极度疲惫;自我价值感降低,过度自责、自罪;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甚至有自杀行为。
混合发作: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混合发作,即同时具备躁狂与抑郁的症状,比如情绪既高涨又低落,既精力充沛又疲惫不堪等,这种发作形式较为复杂且严重。当一个人出现上述躁狂、抑郁发作症状,并排除其他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导致的类似症状后,医生便会谨慎诊断其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综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以帮助患者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基础。常用药物有:心境稳定剂。如锂盐,它能有效稳定患者情绪,预防躁狂和抑郁发作,需定期监测血锂浓度,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丙戊酸盐类。对躁狂发作有显著疗效,副作用相对较小。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喹硫平等,可用于控制躁狂发作时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也能改善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在抑郁发作时使用,但需谨慎,不当使用可能诱发躁狂发作,通常与心境稳定剂联用。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至关重要。认知行为疗法(CBT),能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如纠正躁狂时的过度乐观、冲动想法,以及抑郁时的消极认知。通过设定现实目标、应对压力技巧训练,提升患者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IPSRT),注重调整患者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节律,帮助稳定情绪。因双相情感障碍与生活规律、人际关系紧密相关,稳定的社会节奏和良好人际关系可减少发作风险。
家庭治疗,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纳入治疗,通过改善家庭沟通模式,增进家庭成员对疾病的理解与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康复环境,减少家庭冲突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物理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物理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MECT治疗:MECT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ECT)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通过在大脑特定区域施加适量电流,刺激大脑神经细胞,诱发短暂、可控且无抽搐的癫痫样放电。这种放电能调节大脑内神经递质系统,如增加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活性,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从而有效缓解精神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刺激神经细胞活动,改善抑郁症状,具有无创、副作用小的特点,每周治疗5天,需持续数周。
情感障碍科女病区简介
情感障碍科女病区专注于女性双相情感障碍及其他情感障碍疾病的诊疗与护理。鉴于女性生理与心理特点,在情感障碍的表现、治疗反应及康复过程上与男性存在差异,配备专业医护团队,深入研究女性情感障碍疾病特点,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以“药物+物理+心理+康复”为核心,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前沿技术,结合脑电治疗、电子生物反馈等科技手段,针对性开展认知训练、职业技能康复等特色项目,形成从急性期干预到功能恢复的全周期治疗闭环。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拥有一支高水平医疗团队,由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及20余名护理骨干组成,全员均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安定医院等国内顶级机构进行深度进修,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丰富临床经验。同时、科室与南京脑科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姚志剑博士团队会定期到科室进行帮扶指导。护理团队创新推行“身心双护”模式,将精神科专科护理与急诊急救技能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供稿)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