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 林世兴)4月18日上午,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经典润乡土”公益送教团队携一缕诗香,走进蓉江新区第六保育院。在满园稚语中,一场以“楚调唐音歌吟”为载体的古诗词启蒙课徐徐展开,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进童心。
“风是什么?我们摸得着吗?”随着中文系何莎莎老师的提问,保育院大班的孩子们瞬间化身为“追风小诗人”。课堂上,何老师以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为引,用看图说话的教学方式串联起树林、草地、江面、竹林四幅画卷,引导孩子们从摇曳的竹枝、起伏的波浪间捕捉风的踪迹。当稚嫩的手指随平仄手势在空中划出风的轨迹,当“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的吟诵化作轻快的歌谣,抽象的诗意具象成可触可感的童趣世界。保育院院长陈心感慨:“原来古诗可以这样教,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是最好的答案。”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柳袁照全程观摩后盛赞:“这是一堂流动的诗课!”课堂既紧扣“认识古诗意象”的预设目标,更珍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生成性问题。当有孩子追问“三秋叶”是不是很多叶子的时候,何老师顺势引导联想,让童言稚语与千年诗韵碰撞出奇妙火花。柳袁照特别指出:“保护儿童天性中的诗意,比教会多少首诗更重要。这样的课堂,正是文化传承最鲜活的样态。”
作为赣州师专2024年新成立的特色团队,中文系“楚调唐音歌吟”教师团队已开设了两学期的公共兴趣课,帮助百余名学生重建了对古诗词的兴趣爱好。从《问刘十九》的炉边絮语到《菩萨蛮》的郁孤台回响,团队将课堂延伸至舞台,让古籍里的文字重新焕发音乐生命。中文系行政负责人熊娴洁表示:“我们坚持公益送教,就是要让诗词不再是课本里的铅字,而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旋律。”据悉,团队下一步计划联动更多中小学校,用歌吟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