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杨天卓、谢瑞年、记者王盛泉报道:“两位书记,等一下,昨晚听说村里组织捐款,我也不会使用微信转账,这里是500元现金,作为拥有54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定要带好这个头……”2月7日早上,赣州高新区驻茅店镇洋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谢应梁与村支部书记刘献铕2人在赶往村内防控卡点路上,被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叫住,双手颤抖地从内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这位老人正是本村岭窝子组贫困户黄宽铭,今年75岁,早年担任村支书10多年,是全村为数不多的“两老”人员,因其儿子患精神残疾(失能)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书记与村书记再三劝说:“您家庭困难,钱就不需要捐了,这片心意村委会领了。”但终究拗不过老书记黄宽铭同志的坚持。类似的感人场景,这两天在洋塘村不断地上演。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洋塘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和广大村民齐心协力,严阵“疫”待,充分彰显了洋塘人团结协作的友爱精神和敢于担当的斗争精神。
坚定信心,党员模范带头
“要相信政府,疫情终究会过去,大家只要呆在家里就是为国家作贡献……”全村党员、村组干部自发在各微信群里传递正能量,号召村民坚定必胜信心,不造谣、不信谣,不串门、不集会,阻断疫情传播从我做起。洋塘村要求全村98名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服从指挥、听从调度,关键时间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防控宣传,不遗任何死角
“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少喝一顿酒,感情仍长久。”“戴好口罩,减少外出,共同战‘疫’,从我做起!”…… 20多条宣传条幅和100多份手写硬核标语在村内12个村民小组随处可见,村委会每天不断广播疫情防控知识。作为工业园区村庄,外来人口复杂,洋塘村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参与,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4个安置点和1处新市民公寓共296户摸排,共排查出外省来赣、返赣人员39户62人,耐心劝导他们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生活。
出钱出力,大家齐心上阵
疫情无情人有情。随着防控工作的推进,洋塘村掀起了村民自愿加入防控队伍、干群捐款捐物的热潮。截至2月7日下午,全村共收到262户村民累计捐款12万余元,平均3户就有1户捐款,其中瑶前组132户农户就有89户捐款。“村民捐多捐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参与的那份心意,这次捐款尤为可喜地是,有16户贫困户慕名前来村里认捐。”村书记刘献铕说。村内8个防控卡口20多名值守人员里,大多是志愿前来的。“虽然常年居住县城,但这个时侯我愿意每天按时到卡点值勤。”罗坑组村民刘永林说。
“人心齐,泰山移。大‘疫’当前,洋塘村党群、干群团结一致,已形成空前的凝聚力。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谢应梁坚定地说。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