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气温不断回升,在兴国县江背镇华坪村种粮大户邱军的育秧棚内,他正与帮忙师傅们进行早稻秧苗移栽,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邱军在给植保无人机加注喷洒物。
就在前段时间,邱军新流转了120亩农田种植水稻。至此,他承包的农田已达840亩,成为当地名符其实的种粮大户。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壮年农民都进城务工。由于进城务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土地生产的收入,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普遍较低,江背镇华坪村出现了400亩土地闲置、撂荒。村里号召大家开荒种田,但任凭村干部磨皮嘴皮,响应者却寥寥无几。
村里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用能人带动的形式解决土地抛荒问题,他们找到了村里的“80后”党员邱军。邱军是本村人,做事忠厚,村里人放心。邱军做过18年工程,开荒造田也难不倒他。“单打独斗种田不赚钱,大家都不看好,这能理解。”邱军觉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先闯一闯。
“确保粮食安全,国家需要粮食基本自给,水稻就是目前最需要的主打产品。”尽管邱军种的是不起眼的水稻,但他却认定,种水稻方向不会偏,种优质的好水稻更不会错。“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先。如果大家都不种田、不种粮,将来我们吃什么?”
邱军说,像他们这代人,对土地有着特殊情结。儿时,看着父辈为了全家温饱在土地里辛勤耕作,土地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如今,温饱虽然已不成问题,但这代人心中对土地的感恩之情、敬畏之心依然不变。
于是,在村里三年免租的政策扶持下,邱军在今年3月一口气流转了华坪村的400亩土地。随后,陆续在水沟村、洛光村、江背村流转了440亩土地,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将零星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归并整合,集中布局,通过合同流转农民土地,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机械化生产。
为心无旁骛做好农业,邱军先后数次婉拒了朋友发来的承包建筑工程的邀请,一心一意开荒造田。这840亩土地,有九成以上都是新造的田。截至目前,已翻耕500亩、插秧200亩。
邱军深知,粮食生产要想取得丰收,关键的一点是要选好种子。他进行了多方咨询与比较,选定了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他经常邀请县、镇农业技术进行指导,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并加强田间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采取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办法,严格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用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将病虫损失率控制在最小范围。
在租赁耕地面积逐渐增多情况下,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邱军在农业机械的投入上毫不吝啬。目前,他拥有旋耕机2台、翻耕机2台、粉碎机2台、植保无人机1台。现在粮食生产全部实行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既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也能缓解劳动力匮乏的矛盾,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闲暇之余,他还帮助镇里其他的农户进行耕种,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
同时,邱军成立了兴国丰顺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托管服务采取“统一耕地、统一测土配肥、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的模式,降低了中间成本,提高了耕种效率,切实给农户带来了实惠。
在邱军的带动下,村民的种田积极性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重新拾起了锄头,在邱军流转土地的4个村,每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民进行了翻耕。“合作社下一步将建好蓄水池、烘干仓库,辐射带动更多周边农户,让‘想种田的人会种田,会种田的人能赚钱’,带领群众在这块土地上实现增收致富。”邱军说。( 杨婷 特约记者张声)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