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位市民向客家新闻网《问政赣州》平台反映,他们购买的位于赣县区城南大道的蓝湾里小区的房子,开发商在交房时未履行合同约定,厨房和卫生间均未吊顶。他们希望开发商能够履行合同,给厨房和卫生间吊顶,以及对不需要吊顶的业主进行必要的补偿。
图为位于赣县区城南大道的蓝湾里小区。
图为购房合同上注明的开发商需要对厨房和卫生间用铝制扣板进行吊顶。
该小区开发商赣州蓝湾半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经理高由祥答复称,公司将会继续履行合同为需要吊顶的业主进行吊顶,但对于不需要开发商吊顶的业主,公司不会对其进行现金补偿,但会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加强小区的公共设施建设。赣县区住建局综合股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开发商必须履行合同为业主进行吊顶,对于那些不需要开发商为其吊顶的业主,补偿方式将由开发商和业主双方协商决定,开发商不能单方面决定。
图为开发商发给业主的交房通知书。
市民邓先生在帖文中称,他是上个月初接到开发商通知来收房的,当他发现合同上约定的厨房和卫生间均未吊顶时,邓先生拒绝收房。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督促开发商继续履行合同,完成对厨房和卫生间的吊顶。市民李女士在帖子中质疑蓝湾里小区绿化是否达标。另一位市民钟女士在帖子中反映,蓝湾里小区休闲设施不完善,电动车充电桩太少,远不能满足业主的充电需求,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图为由汽车停车位变更成的电动车充电棚。
接到市民的投诉,记者立即赶往赣县蓝湾里小区调查了解情况。到达现场后,记者发现已有多名业主等候在此,他们纷纷向记者反映该小区的问题。业主曾先生指着小区一侧两个由汽车停车位改造成的电动车充电棚告诉记者,原本这里是没有电动车充电棚的,后来因为业主对此意见很大,开发商才临时取消了几个路面汽车停车位,设置成电动车充电棚,安装了20个充电桩。曾先生称,蓝湾里小区共有192户住户,20个充电桩远不能满足充电需求,他希望开发商能增设一些充电桩。一旁的业主钟女士也把记者带至她家中,指着厨房和卫生间的顶部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合同上写了会吊顶的,但直到现在开发商都没有实施,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钟女士希望开发商能够尽快解决好这个问题。“由于房子是毛坯房,吊顶的样式也需要和整体装修风格相匹配,所以对业主来说并不一定就需要开发商来吊顶,但既然合同上写了,开发商就要给一个说法,否则就感觉受骗了。”钟女士忿忿不平地说。离开钟女士家,另一位业主钟先生又领着记者坐电梯来到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钟先生指着一处弯道对记者说,他买房的时候销售人员并没说这里的停车场分两层,交房的时候才发现,上下层之间就靠这个弯道连接,更糟糕的是电梯只能通到最底层的停车场,上面的就要走楼梯,他感觉很不方便。
图为钟女士家没有吊顶的厨房。
带着市民反映的这些问题,记者联系了蓝湾里小区开发商赣州蓝湾半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经理高由祥,他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关注到网友在客家新闻网《问政赣州》平台上发布的有关信息,并且表示会继续履行合同,为需要吊顶的业主尽快安装吊顶,但对不需要开发商安装吊顶的业主,公司不会对其进行现金补偿。高由祥接着说,这部分资金将用于小区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当记者问其是否会考虑增设电动车充电棚时,高由祥表示,目前该小区已没有位置可以用来设置电动车充电棚。他说,由于地下车库无法保障每户一个车位,需要加上小区地面上设置的停车位才能满足,所以目前不会通过减少地面停车位来设置电动车充电棚。至于市民提出的其他方面的问题,高由祥均表示是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在交房前已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批。
随后,记者又来到赣县区住建局了解有关情况。在该局综合股,记者遇到了正在这里办事的赣州蓝湾半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万顺涛,她接着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万顺涛对记者说,蓝湾里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实际上只有一层,因受地形的影响,有一个约两米高的落差,所以设置了一个环形通道。当记者向其询问小区的绿化为何会和效果图有差异时,万顺涛则称,她们是按设计图纸施工的,也经过了相关部门审核验收,小区效果图仅供参考。
接着,记者又将市民反映的问题以及现场了解的情况向综合股工作人员进行了说明。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既然合同上已写明,开发商就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吊顶,对于那些不需要开发商为其吊顶的业主,补偿方式也应由开发商和业主双方协商决定,开发商不能单方面决定。至于市民提到的希望增设电动车充电棚涉及小区规划设计,该工作人员建议记者咨询规划部门。记者立即联系了赣县区自然资源局,该局规划股工作人员在了解了有关情况后对记者说,设置电动车充电棚涉及到小区的规范变更,选址完成后,开发商应先向规划部门报批,待审批同意后才可以实施。
截至记者发稿,开发商已开始统计需要吊顶的业主户数,并安排施工人员进场陆续为业主安装吊顶。此外,记者也将持续关注此事的进展情况。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