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萍乡 新余 鹰潭 赣州 宜春 上饶 吉安 抚州
   县市区共青城 | 进贤 | 吉水 | 南康 | 永修 | 南昌县 | 万载 | 安义 | 新建 | 永新
赣州:优化人居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2020-09-25 11:46:26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郭家凌    作者:钟瑜
字体:   | 赣州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18507970533
赣州新闻热线:18507970533 网上曝料QQ:1342680324 站长:王盛泉(13803589582 )

  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创文提升民众获得感系列报道

  赣州市在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中,将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创建工作着力点,大力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多措并举,让居住环境更舒心

  赣州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制定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赣州中心城区海绵城市项目已完成188个,建成符合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面积达35.85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18.87%。全面完成中心城区5个黑臭水体整治;老旧小区、城市道路老旧管道改造力度空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步推进,蓉江新区建设综合管廊6.9公里,已完成6.5公里廊体建设,剩余0.4公里将于年内完工。街区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打通了贯穿赣县区、蓉江新区、章江新区、河套老城区的快速通道,基本解决了章江新区、河套老城区以及赣州经开区等中心城区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实现了高铁赣州西站、赣州黄金机场、厦蓉高速赣州西出入口与中心城区的快速通达。第二批快速路建成后,中心城区可基本形成“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实现“10分钟至30分钟生活圈”,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不断完善水电气等设施,市政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浑浊度、游离余氧、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等指标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老旧小区、城市道路老旧管道供水管网漏损率由2014年的11.35%下降至2019年的7.74%,二次供水管理逐步规范。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中心城区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36万吨/日。

  加强设施管养,保障常态长效。赣州市定人、定责、定路段对各类设施不间断巡查,全面做好设施养护和积水点整治。公园广场、园林绿地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新建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好人主题设施,整治提升长征大道等10余处道路及重要节点绿化景观效果,完成拆围透绿43处,使中心城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9.87%、13.22平方米。以“五净六无”工作标准落实道路清扫保洁责任,试点开展“以克论净、路见本色”行动,提高环卫作业精细化程度,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厕所革命”,完成新改建乡村公厕2774座,农户改厕8.6万户,公厕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赣州市城市管理条例》于2018年3月1日正式实施,是赣州市获地方立法权以来的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大力推进《赣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市城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制定“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方案,提高依法治市能力。

  三大战役,让居民生活更安心

  蓝天保卫战还居民湛蓝天空。赣州市在全省率先投入2000万元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管家服务体系,实行赣州中心城区“7×24”全天候巡查,PM2.5浓度、PM10浓度等指标排名2019年两者同比下降幅度全省排名第一。截至今年7月底,市中心城区PM2.5浓度排名全省第一,PM10浓度排名全省第二,SO2浓度、NO2浓度4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比例达95.3%。

  碧水保卫战给居民一汪清水。全市19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全部完成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并安装在线监控;8个县(市、区)建成应急备用水源;建成了3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进行实时监测。2018年、2019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分别排名全省第二和全省第一。截至今年7月,全市13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7.8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13.18个百分点;22个地表水省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6.10%,优于省级考核目标5.19个百分点。水质综合指数全省第一。

  净土保卫战捍卫居民生存大地。赣州市建立了以库存管理、电子联单为关注节点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转移和处置的全过程监管。持续推广科学安全施肥用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开展安全科学施肥用药培训,赣州市化肥农药施用量自2016年以来连续4年负增长,全市土壤环境安全事故连续4年“零发生”。

  环境整治,让居民更多获得感

  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赣州不断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全市禁养区内确需关停规模养殖场570家全部关停,非禁养区内的1917家规模养殖场基本完成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98.72%,定南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作为赣南典型模式获全国推广。编制《赣州市水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乡村生活环境日新月异。2018年以来,全市安排新农村建设点15257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点812个,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28个、垃圾焚烧发电厂3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3%。全市建设“四好农村公路”6113.2公里、候车亭2000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711处,电网、4G网络和光纤网络宽带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城乡关系加快构建,全市建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284所,完成新(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572所。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现每个行政村都建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健康服务室。

  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结合乡风文明行动、赣南新妇女运动、“卫生文明户”创评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地组建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村民理事会等,进一步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风民建”,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赣南广大农村文明乡风加快塑造。赣州市不断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建有28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236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有3515个农家书屋。(于晓峰、记者钟瑜)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点击排行
中国人保

稿件请投:1342680324@qq.com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新闻热线

主编:王盛泉 13803589582
手机:18507970533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微信爆料:13803589582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