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人之心,追求工艺的极致
据了解,在赣深高铁通信信号建设中,中国通号赣深高铁项目部团队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根线缆的排列、每一个标签的位置、甚至每一个支架的大小和距离等等都经过严密的推敲和打磨。建设中,每个机房都放有工艺执法钳,如果对工艺不满意,无条件剪断。也正是他们严格的作业程序、接近苛刻的工艺标准和质量卡控,才打造出赣深高铁优质工程。
作为参建者,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建设初心,尤其在样板站的建设中,从提前规划线路图纸,勘察赣深高铁每个站的特点,到因地制宜形成最优方案,前后一共花了3个月。据通信专业副总工黄达庆介绍,在样板站建成后,之后的每个基站7到10天就完成了。“之所以有这样的高效,是因为我们把工作做在了前面,把标准定在了前面,刚开始施工的时候就确定好全线的标准,然后按照标准实施。”黄达庆解释道。
师徒结对“传帮带”守初心干实事
“传帮带”是中国通号的传统,在赣深客专项目部,黄达庆和舒畅就是一对“传帮带”师徒。黄达庆在中国通号7年了,当初他便是由老师傅一步步带出来的。“要说经验的话,那就是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黄达庆说。从现场调查、图纸审核、分解工作、现场施工、质量把控,每一步黄达庆都带着舒畅去做,并且耐心地解答疑惑、指正错误。在黄达庆耐心教的同时,舒畅也在用心地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师傅的耐心帮助,一年多时间,舒畅已经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员。
干高铁有多苦,刚走出校门就到项目部的舒畅感触颇深。“有时工作时间不固定,有时有紧急任务,需要解决问题才下班,相对于繁华的校园,来到这穿梭于崇山峻岭的铁路线,多少有点不适应……”说起刚来项目部的不适应,舒畅掰着手指头说道。如今,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常,沉淀下来的舒畅和大多前辈一样,将更多的热爱和精力放在了高铁建设上,每修好一条高铁,回家的路就变得更宽敞方便。
从昌赣高铁到赣深高铁,这支“高铁强军”一次又一次完成项目建设,保障了高铁安全高效平稳运行。赣深高铁的建成通车,改变了江西交通闭塞的局面,促进了赣鄱大地与全国各地联通,加速了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了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和赣粤两地“两小时经济圈”的形成。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