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李鹏飞、记者钟冬梅报道:“您好,您是来献血的吗?最近有没有喝酒或熬夜?一周内有没有吃过感冒药?”2月17日下午,赣州市西园献血屋旁,熊晓莉温声细语地指导着路人填表,连绵的细雨让咨询的路人少了许多。
“我是从2004年开始献血的,已经18年了。”熊晓莉回忆,当年在赣州街头看到一辆献血车,怀着紧张的心情走了上去,“我当时40多岁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献血。”这一次献血后,熊晓莉便“爱”上了这项事业,不管在哪工作,她都会抽时间去献血。
对无偿献血事业上心后,熊晓莉主动去了解了献血有关知识,为此还调整了饮食,多食用些有益血液的食物。18年来,熊晓莉献血总次数140次,全血献血总量1600毫升,成分献血总量267治疗量。每一次献血结束,熊晓莉都感到欣慰,可以挽救更多人。
18年献血,针孔的无数次插入在熊晓莉的手臂上留下了一道黑色孔印,她撸起袖子骄傲地说:“这是我的‘荣誉勋章’。”她给路人讲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故事,鼓励他们:“只要一点点的勇气,我们就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2021年,熊晓莉正式加入赣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入队后,熊晓莉几乎每天都在志愿服务一线。在志愿服务中,熊晓莉遇到了很多爱心人士,包括外国友人,包括她的现任丈夫。“很多大学生来咨询我献血事宜后,主动问我要宣传资料回学校宣传,我觉得很欣慰。”“前几天遇到一个外国女孩,她还问我能不能叫我‘妈妈’,她说我和她妈妈长得很像。”“我和我丈夫一起做志愿服务,他比我更早就开始献血了。”
今年熊晓莉60岁了,她说:“7月份我就要封针了,但‘退役’不褪色,我会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继续为无偿献血事业奉献力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