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张全辉报道:近年来,上犹县以规范殡葬秩序、节约土地资源等为出发点,从“建、管、用”三个方面入手,推行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殡葬新风,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截至目前,上犹县累计建成乡镇(村)级公益性生态公墓92个,城市公益性公墓1个,共计投入约1.5亿元,覆盖服务群众30万余人。
精心谋划,加快建设。建设公益性公墓是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上犹县民政局重点聚焦公墓建设,大力推进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原则,强力推进。为满足群众殡葬需求,按照分步实施原则,上犹县民政局积极跟进、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加强业务指导和考核力度,县乡两级联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项目建设早日“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共计92个,各乡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已经做到全覆盖。二是创新模式,建墓不见墓。油石乡笔架山公益性公墓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该公墓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山体及绿植不被破坏,山体不硬化,并对现有绿植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既能满足公墓建设使用,又不影响绿植生长和管理,力求达到“见林见绿不见墓”的整体效果。三是示范引领,打造精品。上犹县始终秉持“生态节地、立足现实、兼顾发展”的原则,按“把墓园变花园、把陵园变公园”的理念建设松鹤森林公园,绿化覆盖率达85%,放眼望去,满眼是绿,该园分为“福寿、福贵、福康、福德、福善”五个园区,寓意“五福临门”,一期可安放墓穴16000个,功能区实现“遗体接运-冷藏-遗体告别-火化-安葬”一体化服务,园中各种墓具齐全、葬式多样,树葬、草坪葬、壁葬等不同安葬方式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多措并举,齐抓共管。为规范县乡公墓区运行,提升殡葬设施服务水平,上犹县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了对县乡公墓区的管理,极大促进了县乡公墓区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服务管理。县松鹤森林公园实行服务问责制,通过建立行业规范,大力开展“一站式”服务和便民服务,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实现以制度管人、以管理促效益,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与管理的实施办法》,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的内容、方式和目标,确保了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和使用规范、统一、整齐,并由各乡(镇)民政岗负责人或护林员兼任公墓区管理员,对公墓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三是加强行业管理。2021年11月上犹县成立上犹县殡葬行业协会,吸纳各乡镇“风水先生”、殡葬服务机构等殡葬相关从业人员自愿申请入会,充分利用“风水先生”“信息灵、地方熟、感情深、路子广”的优势,以协会为平台,用会员做推手,通过“风水先生”引导群众逐步摒弃旧俗陋习,树立绿色文明现代殡葬新理念,消除了群众对殡葬改革的思想疑虑,有效从根源上杜绝了新增乱埋乱葬的发生;四是加强收费管理。我县公益性公墓实行政府定价,县松鹤森林公园单人墓均价为3500元/穴,双人墓均价为5000元/穴,乡(镇)公墓区墓穴收费标准为不高于3000元/穴,极大减轻了群众丧葬经济负担,提升了我县殡葬服务质量。
强化机制,灵活多用。一是加强骨灰闭环管理。在家去世人员乡(镇)会在第一时间向其家属发放《文明殡葬告知书》,在县医疗机构去世人员卫健部门及时将信息反馈至各乡(镇),县殡改办每半天更新一次全县遗体火化数据并及时向各乡(镇)公布,各乡(镇)能及时掌握骨灰去向,实现了“去世-火化-安葬”闭环管理,骨灰入葬公墓率得到极大提升;二是开展代为祭扫服务。清明将至,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倡导在外务工人员不返乡祭扫,县松鹤森林公园和仙宫陵园开展了包括擦拭墓碑、敬献鲜花及鞠躬行礼等免费服务内容的代为祭扫活动;二是推行网络祭祀服务。县民政局同步推行了网络祭祀服务,群众可通过在网络敬献花、上香、上祭品等开展祭祀活动,减少了实地祭扫人数,避免了因人员聚集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又增强了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三是启动预约祭扫服务。对于切实需要前往祭祀场所祭扫的群众,上犹县民政局提前启动了预约祭扫服务,实行“预约、限流、错峰、分时”祭扫,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限定了祭扫人数,强化了祭扫流量检测预警,避免了人员过度聚集。
下一步,上犹县将加快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建设和应用,为选择绿色殡葬方式的群众提供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